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质检
“焕新”是个生造词
发布时间:2023-08-25

某报在广告版上有“用匠心坚守焕新品质人居”语句,新闻报道也有“员工公寓正在焕新”表述;在某平台搜索“焕新”二字,满屏可见“旧貌焕新颜”“焕新升级”之类的表述;晚报、行业报上,“老工厂焕新颜”“‘最美书店’焕新开业”之类的表述更屡见不鲜……网友还言之凿凿地称,“焕新”有两层意思:一曰“焕”通“换”,意为更新,把东西换成更新的;二曰“焕新”,就是“焕然一新”的简称,通过“焕新”达到脱胎换骨、由内而外的改变……云云

查遍词典、工具书及相关古籍,从“焕”字的造字法、本义,到其引申义、规范搭配用法,充分证实上述说法值得商榷。甚至可以说,在词典没有作出改变之前,“焕新”就是个想当然的生造词。

图片

“焕”本义:火光—明亮—放射


从字形看,“焕”是个形声字,从火奂声,表示火光大而明亮,“奂”原字形为“奐”,在隶变之前,其字形就是“大”,《玉篇》的释义是“众多也”。


《说文》里没有“焕”字,到宋·徐铉《说文新附》加上了“焕”字,释义是“火光也”,示意为人站在高处烤火,熊熊大火也就是“焕”字的源流本义,后引申为光明、光亮,进一步延伸作动词放射(光芒)、照耀,如今的英文也直接翻译成shining。主流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辞海》(第七版)对其释义都不离其宗。


著名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字源》一书中,对“焕”字的释义演变交代得很清楚,“本义为火光……由火光引申为光亮、鲜明……引申为放射光彩”,并引述《论语·泰伯》句说明:“焕乎!其有文章”,朱熹注:“焕,光明之貌”;宋·尚用之《和张洵蒙亭诗韵》句“佳篇疾读韵琅琅,真疑星斗焕光芒”,“焕”为动词“放射(光彩)”之意。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中也有句:“彼见此物,美女轻盈,明珠昭灼,黄金焕烂,白玉无瑕。”其中的“焕烂”即发出灿烂的光芒之意。《辞海》(第七版)、《汉语大词典》皆有词条“彪焕”,释义为光华灿烂(璀璨),举例为南朝梁·萧统《七契》中描写某建筑富丽堂皇的句子“璇题昭晰,珠帘彪焕”(全句意为美玉装饰的椽头明亮清晰,珠宝结成的帘子光华璀璨)。以上举例皆使用了“焕”字的本义及引申义。

图片

“焕新”不是“焕然一新”的简称


先说“焕然一新”的构成和用法。焕然一新、焕然如新是规范的成语,二者意思一样,意为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汉典》的解释多了一层意思,意为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其中的“焕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里有单独释义,为形容词,意为“形容有光彩”。


“焕”用的仍是其引申义“光明”(名词)、“放射光芒”(动词);“然”在“焕”后,是表示状态的后缀词,意为“……的样子”,“焕”“然”合在一起的字面解释就是:放射光芒、光彩夺目的样子,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从词性和在句中承担的成分角度看,“焕然一新”是个不及物动词,多作谓语(述语),其后面不宜再跟其他词语做宾语等成分,如“‘五星’创建让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也可动词名用做定语,如“来到灾后重建的小镇,他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再说“焕新”造词之想当然。从前述例句看,但凡用到“焕新”二字,想要表达的意思大多如此:“焕新”系“焕然一新”的简写,“焕”通“换”,将原来较好的情形升级到更好的层次。还有人认为,“换新”是打破旧世界进行革命性的改变,而“焕新”不涉及对过往的否定,只是提升档次、变得更好;“换”是提手旁,是人为改变,“焕”是火字旁,是浴火重生……


事实上,从“焕”字本义、引申义角度追溯“焕新”二字在构词法上是说不通的,火光新?光亮新?放射新?都无意义或无法做相应的述语成分。而认为“焕新”是“焕然一新”的简称,更没有语言学理据,正如“三人成虎”永远不能简称“三虎”,“打草惊蛇”也不能简称“打蛇”。


“焕发”二字则需要连在一起使用,才可解释为“光彩四射、振作”,“焕发”中的“焕”依然取其本义(引申义)光彩、放射,只是在解释为“振作”时,进一步扩大了其外延。“焕发”不可简单地用“焕”替代,如果替代成“焕”,也要符合其“放射”本义方可。如“焕新彩”是从动词“焕”本义出发的构词,其构词不是“焕新+彩”,而是“焕+新彩”,意为放射新的光彩。故而“明珠焕新彩”“千年瓷都焕新彩”都是恰当的表述。而“焕新机”“焕新貌”如同“焕新颜”一样,都是简单地将“焕”理解成“焕发”的简称。故而,愚以为,在权威工具书没有将“焕”字释义为“焕发的简称”之前,如此也是不符合现有理据和规范的,在实践中还是不擅用为好。


作者 | 高峰  河南日报社

编辑 | 夏国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   教育部  |   中国出版协会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