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回望  ——  树立转型“风向标”成为融合“加速器”
发布时间:2025-09-16

    8月28日—31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在郑州举办。本届数博会展览面积达3.3万平方米,来自国内以及欧美、日韩、东南亚的600多家中外企业参会参展,吸引10万余人次参观。其间,举办主论坛、专题论坛及500余场现场活动,并发布《出版融合发展报告(2025)》《2024—202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年度报告》等权威报告。这场兼具规模与深度的行业盛会,成为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风向标”与“加速器”。

  从观念迭代到产品创新,从平台升级到国际视野拓展,参展机构在交流碰撞中凝聚共识,为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此次数博会聚焦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业深度融合,成功搭建了全球出版业交流互鉴的高端平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新动能。”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这样评价本届数博会。


  观念之变:从“局部尝试”到“系统转型”


  本届数博会围绕“数实相融 智赢未来”主题设置的人工智能专题活动及落地项目,让参展机构对数字出版的认知实现了从“局部尝试”到“系统转型”的根本性跨越。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王庆在深度参与展会后表示,数字出版已不再是传统出版的补充手段,而是驱动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必须从战略层面统筹推进“内容+平台+服务”的全链条融合。他特别提到,本届数博会让行业看到了更多人工智能落地项目,也让参会人员对出版行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有了更坚定的认识。

  对比近3年的参展经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融合发展部主任金玲清晰感受到数博会从“国内行业活动”到“国际文化盛会”的升级,行业交流焦点也从“产品数字化”转向“数字化产品研发”及“新技术驱动行业转型”。“数字出版是一场全域变革,以技术为支点撬动整个行业生态。”金玲表示,这一变革对内容生产、流程管理、人员培养等多方面提出全新要求。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乔辉深刻体会到行业已从“技术赋能”转向“生态共建”、从“流量优先”转向“价值深耕”。展会上,出版社打造的“仲景知识服务平台”“职教云学院”等生态协同项目,以实践践行从传统出版向高附加值知识服务跨越的新认知。

  郑州大学出版社也通过参加数博会进一步明确了知识服务的转型方向。其《人工智能概论》数字教材的研发实践,正是基于对“数字产品绝非技术叠加”的认知。在该社社长、总编辑卢纪富看来,数字教育产品应成为集内容供给、教学辅助、科研支撑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系统,需通过“研发—应用—反馈—优化”的闭环实现价值升级。


  产品之新:打造“交互+沉浸+服务”新形态


  本届数博会上,各出版机构推出的数字产品涵盖文化、科普、教育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赋能内容、场景激活体验”的创新突破。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设置多处AR、VR、XR沉浸式体验区,彰显“科技+文化”融合魅力。据王庆介绍,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AI剪纸许愿机吸引500余人体验并生成图片430张,“华夏手造”项目深受中小学生喜爱,中州古籍出版社《西游记》VR动作捕捉互动、河南文艺出版社太极拳VR体验区前观众络绎不绝,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将《河南历史文化博览》转化为NFC互动观影形式,同时举办“指尖上的河南——非遗传承人带您剪纸忆二七”活动,实现非遗与红色历史的数字化传播。

  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的古地图数字化成果同样引人注目,据集团融媒体出版分社社长郭玉婷介绍,《郑和航海图》经数字化转译后,通过古今对照清晰呈现航海路线。“中国历史疆域变迁”交互系统让观众滑动时间轴即可直观感受疆域演变,其建设的“中国古旧地图数字资源库”更实现古旧地图的高清浏览、检索及古今融合。

  教育领域成为数字技术落地的核心场景,凤凰集团展台的“人工智能+教育”产品亮点纷呈。金玲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凤凰集团推出的智羚学伴、教伴等产品,依托优质版权资源与AI能力,每日更新2万余道新题,帮助教师从资源检索中解放,构建“师—生—机”协同育人模式。


  平台之进:从“展示窗口”到“生态枢纽”


  历经多年发展,数博会持续推动行业交流、资源对接、生态构建,在规模拓展、内容深化、实效提升3个维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参与范围看,数博会突破地域限制,首次在郑州举办并与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同期进行,实现“展会+文化活动”的联动效应;从展览规模看,河南展区4000平方米的面积创历年之最,充分体现地方及行业对数字出版的重视;从参会主体看,除传统出版发行单位外,科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广泛加入,形成“出版+科技+教育+文旅”的多元参与格局;从国际参与度看,本届展会吸引20余家国际机构参展,励讯集团、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展示了AI内容生成、智能审校等前沿技术应用,日本书籍出版协会等机构带来版权输出、联合出版等合作项目,数博会已成为中外出版业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

  本届数博会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统筹下,专题活动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版权、数据安全、出版融合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在王庆看来,数博会在学术出版数字化领域的展示内容日益丰富,从单一数字教材拓展至在线科研平台、知识服务系统,更注重场景化应用与跨学科融合,专业引领作用愈发明显。“数博会已从‘单纯展示’转向‘实效服务’,成为推动‘产学研用’融合的重要‘加速器’。”


  国际之鉴:探索文化出海新路径


  本届数博会上的国际交流为中外出版机构搭建了互相学习借鉴的平台。

  在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总编辑张瑞芳看来,国外出版机构对文化符号的国际化转译能力、多渠道精准营销模式、互动性与本地化结合的产品设计思路值得学习。具体来说,在技术落地层面,国外出版机构展示的AI智能审校系统、数字学术资源平台等,体现出AI技术在学术写作、编辑加工、资源检索等环节的成熟应用,其“技术为内容服务”的务实理念值得业界学习;在运营模式层面,国外同行不仅关注技术研发,更注重探索智能出版场景下的盈利路径,通过精准用户画像、付费服务等方式实现可持续运营;在文化传播层面,国外机构擅长将地域文化符号进行国际化转译,结合本地化营销与互动体验,提升文化产品的国际接受度。

  卢纪富表示,与国外知名大学出版社相比,国内数字教育产品在个性化学习推荐、数据驱动教学优化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算法精度不足、学习者画像不够细致,需强化数据治理与学习分析。

  邬书林强调,数字出版在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国内出版机构应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借助数博会等平台,推动中国优秀文化数字产品走向世界,实现从单一“内容输出”到全球“生态共建”的转型升级,使数字出版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纽带。

  展望未来,参展机构期待数博会可打破地域划分界限,按产品属性设置专业展区;同时搭建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并开设B端、C端产品专场推介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冯士新对此表示,未来将致力于擦亮数博会品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链各方供需对接合作,组织对行业转型发展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吸引更多国际同行参与,将数博会打造成为增进数字出版国际合作、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回应行业核心关切的更专业更务实的平台。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明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   教育部  |   中国出版协会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