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普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河南郑州黄河迎宾馆举行。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中共中央宣传部传媒监管局原局长李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玉山,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特聘专家段艳文,河南省期刊协会秘书长李凡、中国科普研究所文献编辑室副主任、《科普研究》编辑部主任李红林,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处项目主管、《科普故事会》编辑部执行主编周亚楠,《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新媒体副总经理闫瑞杰,《农家参谋》杂志社社长范小红,《我们爱科学》杂志社主编王荣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科研主管刘浩冰等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段艳文主持。
科普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中国科普研究所“省级科普期刊重点调查与研究”横向课题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题于2021年7月立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组建业内专家团队,并在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山东、湖南等地积极开展调研,整理完成全国重点科普期刊的面板数据,并形成相关调研报告,为推进全国科普期刊高质量发展助力。
在科普研究所的指导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举办召开了此次科普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本次论坛也是2021年度中国科普创作大会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年会第一专题分论坛。论坛围绕全国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及路径开展了研讨,对全国优秀科普期刊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分享,就科普期刊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深入探讨。课题组同时结合科普期刊调研中期研究成果和报告内容进行了汇报。
论坛开始,李军会长以《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培育和建设世界一流科普期刊》为题,对科普期刊的建设提出了总体性指导意见。他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讲述了“冷湖奖”的来源及柴达木精神,科学家与冷湖人的科普青春和热血,诗和远方。他结合自己年少求学时期写作的故事与参加文学作品颁奖仪式的颁奖经历,讲述了作为精神产品的创作者,对科普出版工作的文化责任与政治责任。他提出,作为科普期刊工作者,应该为老人与少年群体提供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养生观和健康观,创新科学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话语传播方式,以科普出版的创新促进民族的振兴。
段艳文以《我国期刊业高质量发展的“思”与“辨”》为题,就中国期刊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分别从不同的维度来探讨我国期刊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因,提出需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大和小关系、横和纵的关系、远和近的关系、国内和国外的关系,以谋求科普期刊更高质量的发展。
王荣伟以《“听”“说”“读”“写”“做”——〈我们爱科学〉杂志的转型思考和探索》为题,以《我们爱科学》杂志的典型性案例为业内提供了科普期刊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他认为,想要实现新媒体时代弯道超车应深化创新理念、精准定位读者,坚持内容为王、成熟选题为基础,打造衍生产品链、转换办刊思路,以此推动可持续融合发展。
闫瑞杰以《〈中国国家地理〉数字化发展之路》为题,为全国科普期刊社数字化发展提供了范式参考。他结合杂志社所做的探索与创新,谈到数字转变的要素:一要转变理念,赋予杂志多种身份;转变阅读形态,使图文数字化;建立数字化传播矩阵,多点联动、多点互动、制造影响。二要进行私域流量的建设,在内容层面进行深耕,不断优化内容,自建发行渠道,建立个人虚拟号等。
范小红以《〈农家参谋〉:以科普助力乡村振兴》为题,讲述了杂志改版探索之路:一是扩展业务范围,与三农媒体进行战略合作。二是新媒体持续发力,秉持“农家参谋、参谋农家、城乡联动、服务大众”的十六字方针,利用新媒体助力农家。三是活动加持,举办一系列助农活动,并与参会人员分享了杂志社探索之路成功时的喜悦与失败时吸取的经验教训。河南省科普信息化研究所所长杜向阳围绕该杂志和数字科技结合、立足全民科普的新思路,补充介绍了双方合作开展的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和进展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玉山做了论坛总结发言,他认为当前科普事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利好、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普出版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出版从业者,应进一步加强优质内容资源建设,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尝试新技术,将优质内容形成新的呈现方式、探索新的传播路径和讲述语言,以用户为中心,尊重市场逻辑开展运营工作。不同机构、不同性质的刊物有不同的发展机制,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转型路径的探索与创新发展。期待本次论坛能够为新时代科普期刊创新发展打开一个良好的局面。
论坛由河南省期刊协会、《科学故事会》编辑部、《科普研究》编辑部协办,来自河南省期刊界的20余位代表参加了论坛。
(撰稿人 刘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