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木铎智库
数据丨从大数据看新中国70年出版成就与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9-10-11

      出版是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全面记录。7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东方民族冲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藩篱,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同样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年轻的共和国经历了各种惊涛骇浪和卓越努力,成为今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中国在站起来、富起来之后,正稳步朝着强起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70年后,历史将忠实昭示共和国这段殷忧多难、动心忍性的卓绝历程,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作为历史全面记录的出版物自然成为这段伟大征程不可更改的最佳注脚。

      依据中国版本图书馆建馆以来征集到的1949—2019年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700多万种图书所著录反映的700多万条书目数据为样本,结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出版年鉴》《中国版权年鉴》等数据,力图通过这些出版大数据勾勒、再现和佐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变化和重大事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当代出版业和新中国70年的历程密切相关,同向同行,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理:作为上层建筑的出版业是共和国经济社会历史进程的忠实反映,同时也作为思想意识形态的先导反作用于并推动促进了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70年图书出版的成就特征

      新中国的出版事业是在继承中国数千年传统出版业,近现代革命进步出版事业,尤其是党和军队在苏区和解放区新闻出版工作优良传统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70年来,新闻出版业紧紧围绕弘扬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主旋律出版了大批优秀出版物,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出版业日趋规范化和精细化,紧紧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出版了一大批广受读者欢迎的优秀出版物。

      1.整体出版规模持续扩大

      70年来,图书出版整体规模持续扩大,品种数量、总印数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018年,图书品种51.9万种、总印数100.1亿册(张),分别为1978年的34.6倍和2.7倍,为1950年的42.7倍和37.1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年度出版的品种数量呈指数上升趋势,2011年、2012年图书出版品种数量增幅达到12%。自2012年突破30万种以后,短短5年时间就达到了50多万种,这是我国出版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的成果。正是这几年图书品种的快速增加,使我国出版规模在历经500多年后重回出版大国的位置,这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知识分子和出版人不懈奋斗的结晶,是党的正确领导和改革开放伟大时代所创造的奇迹。(见图1

1 19492018年全国图书出版品种数量、年总印数

      从图书总印数来看,整体上升趋势中保持着间断性的调整。反映了图书的市场消费直接受到经济、政策、纸张供应等多种因素影响。但从单品种平均印数来看,最为显著的是60年代至“文革”期间,年度平均印数出现了明显激增,最高年份达到了110.43万册,是特定时代特定阅读需求的反映;1977年后,平均印数平稳下降,图书品种稳步上升、总印数持续增长,也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后,图书从计划经济业态逐步向市场经济业态的转变,市场品种逐步多元、读者消费利益多样化、出版机构选题范围逐步拓展,可供消费的图书市场稳步扩容。近年来,数字出版高速发展、阅读载体日趋多元,纸质图书单品种销售明显下降;精品图书和一般图书市场销售分化明显,读者市场选择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见图2

2 19492018年全国图书出版品种数量、年平均印数

      2.重印再版率稳步提升

      重印再版率是衡量出版效益的重要标志。当前出版业进入了“数量增长型”向“优质高效型”发展的新阶段,提高图书的重印再版率是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印再版率指标,既可以反映单个出版社出版双效益实现的效果,也是检验整体出版行业阶段性存量市场是否发展健康的数据。

      19502018年,我国图书重印再版率起伏波动。19501958年期间,新中国成立后,大量新书出版,图书重印率直线下降;19581966年,国家起步基础教育教材建设,大量课本的重印提升了重印再版率,1962年的重印再版率达到49.81%;改革开放后,图书重印再版率不断上升,特别是90年代,受教辅市场影响,图书重印再版率增速明显;2000年后,受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出版社仍保持“数量增长型”模式的影响,重印再版率略有小幅下滑;但从2012年开始,图书消费市场进一步增长,出版逐步由数量扩展向质量提升转型,国家一系列资助精品出版工程推进,重印再版率持续提升,2018年达到52.40%,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点,既反映了我国出版业经过70年发展,出版了一大批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也反映了当前出版产业经过调整优化后正在形成的持续稳健发展的强劲态势。(见图3

3 19502018年图书重印率情况

      3.出版机构规模基本稳定

      1950年,国家作出《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指示》,明确提出了要把出版业作为新中国一项崭新事业来加速发展。国家成立了相关管理部门,统一全国出版事业,统一各项工作制度,陆续制定出版管理法规,调整公私营出版业关系,对私营出版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变旧中国出版业出版、印刷、发行三位一体格局,实行专业分工,1950年起,相继成立了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到1957年年底,全国出版社数量达到103家。“文革”期间,出版系统处于停滞状态,大批出版工作者被迫离开出版系统,出版机构减少近一半。1971年年底,全国出版社从1964年的87家减少到46家。改革开放后,出版业进入复苏发展的新时期,出版社数量急剧增加,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90年代至今,出版社数量基本趋于平稳,出版社的专业分工明确,基本形成了种类齐全、分工明确、业务多元的出版结构。(见图4

4 19492018年全国图书出版单位数量

      4.出版能力不断加强

      随着出版机构改革调整、出版转企改制的推进,出版单位的出版能力逐步提升、不断加强,图书出版量总量加大,年均出版量持续提高。1950年,出版单位年平均出书约58种;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时,出版单位年均出版图书128种,到2018年出版单位年均出版图书925种,出书量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了近15倍,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6.22倍。年均出版量的提升也说明了出版单位综合出版能力不断加强。(见图5

5 19502018年出版单位年平均出版数量

      5.内容结构服务社会大局

      从内容结构来看,按照中图法图书分类系统,图书分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等五大部类,共计22个大类。

      统计显示,从1950年到2018年,在出版整体规模持续扩大的基础上,各年五大部类品种占比基本稳定中呈现出不同增减趋势。社会科学类图书品种占比最大,并有小幅度提升;综合类图书占比最小,且在明显增加。自然科学类图书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占比从2009年的25.99%下降到2018年的19.97%。(见表1

      从22个大类中选取出版品种最多的四大类来看。近20年来,文学类图书占比保持持续上升,从2000年的9.75%上升到2018年的15.01%,成为最稳定的板块。文教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是出版领域的核心板块,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基本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扩张、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文教类图书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期,近年来品种占比尽管波动明显,2000年为30.82%2009年下降到24.58%2011年回升至33.06%,近几年又维持在30%以上,但一直维持整体品种的1/3左右。经济类、工业技术类品种在基本稳定的趋势下占比略有下降,但同样是重要的核心板块,为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见图6

6 20002018年中图法四大类占比情况走势

      6.人均图书消费量连续上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总人口由1949年的5.4亿人发展到2018年的近14亿人,年均增长率约为1.4%。庞大的人口总量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结合70年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看,年人均图书消费量整体呈现逐步上升趋势,2018年年人均册数突破7本,人均7.17册,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特别是2006年《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出版企业转企改制深度推进,市场供给能力得到加大释放,图书市场可供选择品种空前丰富,人均图书消费量呈现出连续上升趋势。(见图7)出版物作为知识普及的载体,对于普及科学、开启民智、促进技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极大地推动了近年来中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

7 19492018年我国年末总人口数量、年度人均图书量走势

      7.图书定价呈平稳性增长

      图书定价方式有成本定价法、印张定价法、理解价值定价法、需求差异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几种,国内大部分图书普遍使用的定价方式是印张定价方法。根据平均印张单价统计,1996年平均印张单价为0.96元,1997年平均印张单价突破1元,2016年突破2元,2018年为2.47元,是1996年的2.57倍。19962018年我国图书价格结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看,涨幅相对平稳,基本定于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我国出版物作为精神产品的特殊供给属性,同时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协调。但近年来由于环保政策的严格落实、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由于纸张材料和印厂缩减,2017年、2018年平均印张单价涨幅较高,直接反映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图书产品成本传导性影响。(见图8

8 1996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度平均印张单价走势

      8.对外交流日益多元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我国图书对外交流和外交政策基本保持了一致的发展态势,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到中美苏大三角战略格局,出版界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少之又少。改革开放后,出版界对外交流大门愈开愈大,出版物作为文化交流和技术合作的重要载体,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国际交流快速发展的最好见证。

      从版权引进来看,2004年为10040项,2018年达到16071项,增长60%,平均年增长速度为3%。从版权输出看,2004年为1314项,2018年为10873项,增长727%,平均年增长速度为15%,增长非常迅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版权引进数量与版权输出数量比例变化明显,20122.12:1,到2018年,这一比例已经缩小为1.47:1,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体系中话语权的提升和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见图9

9 20042018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输出情况

      从版权交流的对象来看,2004年,我国引进图书版权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其中美国占比40.52%,英国占比20.22%,德国占比5.02%,法国占比3.12%。到了2018年,美国占比呈现出不断的下降趋势,为30.07%;英国占比20.64%;德国占比5.25%;法国占比6.04%;日本占比上升明显,版权引进国家和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见图10

10 20042018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国家和地区占比情况

      值得关注的还有小语种版权,输出增长较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图书版权输出基本局限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华人文化圈为主。2004年以后,向欧美发达国家图书版权输出的力度明显加大,“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丝路书香工程”等重大工程实施以来效果明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相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2018年统计显示,我国版权输出对象中,美国占比8.39%、韩国占比4.71%、英国占比4.38%、俄罗斯占比4.16%、德国占比4.00%、日本占比3.75%、新加坡占比3.07%、法国占比2.24%、加拿大占比0.95%,其他国家占比达45.88%,向我国港澳台地区输出图书版权为18.48%。版权输出国家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态势,特别是小语种版权贸易增长较快。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成蒙古语、越南语、泰语等多种语言,《双赢的未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中国梦与中国道路》被翻译成印地语、僧伽罗语、乌尔都语等,中国故事、中国道路、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见图11

11 2004—2018年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国家和地区占比情况

70年图书出版的发展历程

      经过70年的长足发展,我国图书出版在规模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质量和影响上正在日益优化、不断提高。出版产业服务国家整体发展大局的能力明显增强。回顾70年来的成就及经验,大致可以分为奠基时期、停滞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期4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奠基时期(1949—1966

      1949年至1957年,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出版物的生产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缓解,出版事业在国家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全国出版品种数量增长显著,1957年,全国出版图书27571种,是1950年的2.2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8%

      1958年至1960年,受来自的思潮的干扰,全国开展极路线的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盛行,出版工作受到明显的影响,1958年全国出版图书45495种,是1957年的1.65倍。在此期间,学术著作日益减少,文艺作品中公式化、概念化现象日见其多,对外国当代学术思潮、文学流派的介绍几乎绝迹。

      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后,出版系统认真贯彻,情况逐步好转,到1965年,出版事业从机构到体制,从基础设施到队伍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1965年全国出版图书品种基本与1955年相当。(见图12

12 19491966年全国图书出版品种数量情况

      这一时期,是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建设奠基时期。一大批社会主义的国营出版机构成立,品种数量、印数迅速增长,内容结构不断丰富,质量日益提高。同时,也是新中国出版事业的探索期,从1957年开始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出版工作在获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和反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第二阶段:停滞时期(19661976

      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出版业也不能幸免。据统计,到1971年,全国出版社从1964年的87家减少到46家,职工总数减少为“文革”前的一半。出版机构和出版队伍建设遭受破坏,导致出版业受到极大损害。大批图书被批判为“封、资、修”的“毒草”或封存或销毁,书刊品种锐减,结构失衡。全国出版图书从1965年的20143种骤减到1967年的2925种,出现了严重的“书荒”。(见图13

13 19651977年全国图书出版品种数量情况

      这一时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特殊时期,也是出版事业发展的特殊时期。出版机构减少、人才队伍流失、出版品种单调,出版业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和建设遭到了重大的挫折。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19762012

      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出版业也进入复苏与发展的新时期。出版行政管理制度逐步得到恢复与健全,各地相应建立新闻出版局,逐步理顺和加强了对出版业的管理,出版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书报刊等出版单位由事业单位到实行企业管理,从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并逐渐实行经济核算、自负盈亏。

      1976年全年图书出版量仅有12842种,随着改革开放,图书出版量呈现出指数级增长,1988年全年图书出版量为65961种,1998年全年图书出版量为130613种,2008年全年图书出版量为274123种,2012年全年图书出版量为414005种。(见图14

14 19762012年全国图书出版品种数量情况

      这一时期,出版业的生产快速恢复和提高,出版物从品种到数量急剧增加,扭转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书荒”局面,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第四阶段:新时期(2012年至今)

      2012118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等内容。2017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目标任务。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出版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陆续出台。

      这一期间,出版的品种数量在保持稳步持续的趋势下,进入了结构优化调整的新时期。(见图15)图书结构调整既是新时代社会发展主要矛盾调整对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出版产业面对新媒体技术的自身应对的逻辑变革。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正在从物质层面日益上升为精神文化层面,出版物的消费也已经度过“书荒”、满足了市场的基本阅读需求,正在从内容、载体、渠道、方式上面临着全面提升的时代机遇。

15 2011—2018年全国图书出版品种数量情况

      总体看,当前图书出版已进入了调整优化的新时代,产业规模将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出版品种在基本稳定前提下会更加丰富、出版载体将会逐步多样,阅读方式也必将向移动终端转移,传统出版业正在进入深度变革时期,我国也必将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

70年图书出版见证的重大主题

     70年来,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节奏、共命运、有担当、履责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持和强大的精神保障,见证和参与了国家发展重要时刻与历史变革。限于本文篇幅和数据统计范围,我们从700多万条书目数据中,重点选取了书名和数据标引字段中包含改革开放”“一国两制”“中国道路这三个代表共和国发展重要命题的主题词,举例说明出版业服务国家大局的庄严使命。

      1.“改革开放主题服务。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些都是党和人民的高度共识。

      有关改革开放的研究图书最早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8年,累计研究改革开放的图书有353种;1978年改革开放后,到1988年改革开放10周年之际,有了初步意识和成果,出版成果677种;在1998年改革开放20周年之际形成一定规模,出版成果6124种;在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出现明显高潮并产生一批质量较高的成果,出版成果26697种;在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研究更加深入,出版成果109862种,仅2018年就有16104种涉及改革开放的研究图书出版。(见图16

16 19492018年有关“改革开放”研究的图书出版情况

      2.“一国两制”主题服务。

      一国两制是我国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自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以来,至今已有近40年。在这近40年里,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战略构想研究热情始终不衰,出版了不少图书,有助于人们对有关“一国两制”问题的各种研究进行全面的思考。近5年来,出版的有关“一国两制”的图书基本在200种以上,2014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进一步推动“一国两制”的研究和宣传,出版图书264种。(见图17

17 19872018年有关“一国两制”研究的图书出版情况

      3.“中国道路”主题服务。

      随着我国国家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中国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与研究,“中国道路”这一概念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自1992年有“中国道路”的相关研究,2007年开始显著增多,2012年之后,“中国道路”的研究深入到内涵、特殊性、如何建设等理论层面,出版了“中国道路丛书”、《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等优秀图书。2013年出版211种,2014年出版178种,2015年出版198种,2016年出版182种,2017年出版198种,2018年出版202种,年均都在150种以上。(见图18

18 1992—2018年有关中国道路研究的图书出版情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家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基础行业和内容核心的新闻出版业,担负着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光荣使命和历史重任。

      图书出版业伴随共和国共同经历了70年的风雨历程,特别是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到开放、从书荒书海的重大转变,在探索与实践中曲折前行,不断成熟壮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出版业在既往基础上,又开始了见证和反映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广大出版工作者将认真总结70年的宝贵经验,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效益相统一,坚持改革创新。图书出版要发挥内容资源优势,运用先进科技,加强媒体融合探索,加快转型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杜大力、赵玉山、邢自兴的工作单位:中国版本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   教育部  |   中国出版协会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