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木铎智库
报告 | 锚定强国蓝图,开创大学出版新局
发布时间:2023-02-06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文章通过研读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标现代化国家建设蓝图,分析大学出版在新时代服务文化、服务教育大局的使命责任与创新路径,指出大学出版应借助新时代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契机,勇于担当、大胆创新、服务大局,谱写大学出版事业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描绘了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宏伟蓝图,为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纲领。

大学出版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多年来,大学出版社坚持为教育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办社方向,为推动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作为出版行业重要的生力军和国有企业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出版社依托高校、面向社会,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
助力文化新辉煌,是新时代大学出版的光荣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开启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征程,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突出强调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担负的价值使命、建设的思想原则、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路径等。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担负着文化导向和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综合国力已居世界前列。从出版业来看,“十三五”时期,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新闻出版业年度统计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对数字出版调查汇总,全行业(含数字出版)营业收入2019年度最高达2.87万亿元,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突破千亿元;全国共有新闻出版单位24万家,出版传媒集团120余家,行业从业人员约320余万人;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超过80%,数字阅读率超过75%,各项综合性指标均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已迈入出版大国行列。特别是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宣传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服务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多样化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求等方面,我国出版业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文化新辉煌,需要大学出版坚守文化初心、增强文化自信、牢牢把握文化导向的责任意识

当前,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艰巨复杂,人类正面临百年大变局的严峻挑战。出版是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文化导向既是出版工作坚守的基本原则,也是出版工作应该担负的责任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导向正确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好导向关,必须时刻要把坚持正确出版导向摆在首位,始终做到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在出版实践工作中,出版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工作,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高度将党的领导和导向把关融入制度治理和日常业务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出版导向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和坚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进一步强化班子成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制,进一步增强出版内容的意识形态把关能力,进一步加强编辑人员队伍思想素质建设。

大学出版是我国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因主办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等不同于社会普通出版机构,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意识形态导向把关工作也应紧紧结合其特点进行制度建设。大学出版依靠大学资源,既要积极传播多元文化和前沿科学成果,更要坚守科学底线和价值引导,在文化教育出版领域切实担负起弘扬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2  文化新辉煌,需要大学出版坚持“二为”“双百”方针,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出版工作本质是文化生产与传播,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出版工作如何才能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出版物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关键在于出版工作要会用、善用、尽用中华民族博大丰厚的文化资源,从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宝库中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提炼题材、推出优秀作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根铸魂。

大学出版要依托大学平台,发挥人才优势和专家优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总结、及时升华、生动展示,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同时,大学出版社可以充分利用当前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契机,积极开展“双创”探索与尝试。大学出版社还可依托近年来高校成立的各类智库机构、各类专题研究中心、专项研究基地、相关重点实验室,围绕“双创”开展示范性地转化探索,从内容、载体、形式以及服务手段,多角度开展科研成果、文化作品、学术理论的“双创”转化,推动文化从高雅的学术殿堂走进基层的民众中间,从研究的象牙塔走进应用的实践场,助力大学成果更好更多地融入当代生产生活,形成新的表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寻找新的应用场景,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1.3 文化新辉煌,需要大学出版守正创新,积极利用当前先进技术和手段,推动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屡屡提及的词汇。出版工作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面对技术变革,充分分析行业发展趋势、读者文化消费新特点,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升级,以优秀的作品占据人民精神生活消费的主阵地,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社交媒体势头正健、疫情影响实体书业,出版业面临多重挑战,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强出版能力建设,积极提升出版影响力,才能形成同我国建设现代化文化强国相匹配的高质量出版业态。

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关注和遵循出版产业业态创新的逻辑和路径,更要结合大学教学资源、专家资源、课程资源、作者资源、品牌资源等进行盘活与重构,依靠母体大学开展特色化、专业化的学术科研出版、传播与推广活动,充分挖掘大学蕴含的出版新价值,深入研究“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大学出版服务社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优势与机会,才能真正发挥新时代大学出版的独特价值,推动大学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

2
服务教育高质量,是新时代大学出版的责任担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技、教育、人才放在第五部分进行统筹部署集中表达,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这三大战略都是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共同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报告强调了“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成教育强国”“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我国的大学出版社依托母体大学资源,创立伊始就肩负着为教育改革服务、为大学学科和科研创新与发展服务的重任。长期以来,大学出版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助力各级各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版宗旨,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重要的补充力量。

2.1  建设教育强国,大学出版要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教育发展大局

大学出版是伴随着教育改革和创新同向而行、同力相助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以来,百废待兴,知识需求蓬勃旺盛,大学出版社纷纷建立、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助力大学课程建设、教材出版、教学资源提供、科研学术发表与传播等重大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及时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薄弱校改造、职业教育振兴行动、学前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等一系列教育创新活动中,大学出版社都主动融入、积极配合,勇敢承担起了出版使命,深度参与了教育重大改革工程,从课程研发到教师培训、从教材出版到数字资源开发,推进了教育协同创新,为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学术繁荣、社会服务承担了使命、履行了职责,推动了全民教育的壮大与发展。当前,教育界正在为全面推进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建成教育强国,为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而努力。大学出版社新时代的改革和发展应突出强调服务全国教育大局的使命,突出教育出版主体作用的担当意识,为推动我国建成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2.2  建设教育强国,大学出版要紧紧依托母体大学资源,充分发挥大学优势,做好学术传播和专业出版工作,推动教育创新发展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必须要回答好的课题。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强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的时代责任。大学出版立足大学、面向社会,服务教学与科研、服务学术成果传播、服务教材教育改革、服务教学资源建设,是大学学术形象和社会品牌的重要宣传平台,大学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播、国际交流与合作都需要出版机构的支持和服务。大学出版也被誉为大学的“第三力量”。当前,在新时代建成教育强国的征程中,大学必将也应当承担起教育创新的使命,大学出版社应以此为契机,深度参与母体大学的教学与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中,以出版创新推动教育创新。大学出版创新,要积极做好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出版工作,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重要部署,围绕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特别是要结合大学资源和大学使命,围绕教育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和重要学术成果选取题材,强化精品意识,做好内容的守正创新,彰显大学出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大学出版也要做好融合发展,积极将新的技术手段、载体形式、服务模式运用到服务各级各类教学一线中,创新大学出版业态和形态,服务推动新时代教育的创新发展。

2.3  建设教育强国,大学出版应回归立社初心,加强新时代教材基础研发和教材创新,切实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教育发展和创新,离不开教材的发展和创新。国家对教材领域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和教材建设发表了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党和国家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完善教材编写、修订、审查、选用、退出机制”。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举措等。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国家课程到地方课程,教材建设的重要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已上升到国家教育战略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这是教材建设和管理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广大教育出版工作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编写出版了各级各类教材,取得了显著成绩。大学出版社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参与教材研发和教材出版,形成了较强的教材出版能力与独特资源品牌。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教学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造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特别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复杂,人民群众对教育问题更加关注和期待,教材高质量建设比过去面临更复杂的挑战,这就要求以教材出版为核心业务的大学出版社必须要有政治自觉和大局观念,服务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新需求,准确研判教育教材领域综合改革新形势,做好谋划布局,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3

迈步企业新征程,是新时代大学出版的改革契机

现代经济发展表明,企业强则国家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对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

我国出版业完成转企改制之后,除了少数公益性出版社外,大部分出版单位已经成为国有文化企业。出版业服务国家文化强国和经济建设的大局能力不断提升,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了产业产值经济实力的翻倍增长。自2010年以来,新闻出版业(含数字出版)营业收入翻了一番,近2.9万亿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保持在3%左右。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数字出版产业增长迅猛,2020年度产值已超过1万亿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达到1.2%。我国大学版协114家会员出版社单位,在全国出版社中数量占比约19%、从业人员占比约25%、年出版品种占比约30%、重印和重版占比超过40%、销售码洋占比近45%,是我国出版业名副其实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大学出版应充分依托高校,借助国有企业改革和创新契机,开启新时代大学出版发展的新篇章。

3.1  迈步企业新征程,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大学出版应借势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谋求更大发展

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深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我国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新的部署,对国资国企改革的时代背景、方向、使命任务、目标、途径、要求做出了表述,指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国有文化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我国的大学出版社都是高校的校办产业,属于国有文化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以来,相关部门对大学校办产业规范管理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试点实施意见》《关于做好中央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按照这些文件的精神,一些大学对所属出版社管理机制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实际改革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例如大学出版在大学中的定位、大学出版如何高质量产业化、大学出版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等等。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解决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深层次矛盾提供了指导,改革思路重点从“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

大学出版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借势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的契机,分析总结当前大学出版改革的机会和难点,积极推动主管主办机构深化高校文化企业改革,进一步理顺管办关系、勇于担当、有所作为,为新时代高校文化企业发展探索出新路子。

3.2  迈步企业新征程,大学出版应积极响应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号召,面向世界,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出版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指明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是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背景下,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措施,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数据显示,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从2012年的65家增长到2022年的99家,通信、电力、建筑等行业企业有关效率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出版业转企改制成效显著,对外合作全面开展,推动着中国出版走向世界。《全球出版企业排名报告》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有6家出版集团屡次入围“全球出版业50强”榜单,我国出版合作对象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等地。世界著名大学大多有一家实力、声誉与之相当的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都已经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学术出版传播机构。

大学出版社应对标党和国家对于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号召,立足自身优势、依托国家建设一流大学的契机,积极创新机制,在图书产品、出版品牌、管理机制和业务拓展方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出版社学习,并在全球学术出版和教育出版领域形成特色,不断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与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出版社的建成。

3.3  迈步企业新征程,大学出版应弘扬企业家精神,知难而进、踔厉奋发,做好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一个企业发展得好与坏,关键要看领导班子能否始终秉持锐意改革的精神,担当进取,发挥自身才干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强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才能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决定着企业经营发展的兴衰成败,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否形成。国有企业领导人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因素,是整合要素资源的灵魂。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完善之中,企业决策往往会受到很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制约着国有企业领导的创新和拓展,不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大学出版社既承担着服务大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成果出版的任务,也承担着大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利润的经济任务,因此,大学出版企业家面对企业创收和服务教学双重压力,承担着特殊的工作强度、压力和风险。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关键靠班子、靠队伍、靠人才,大学对大学出版社领导干部的考核使用,应该有别于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有别于一般国有企业领导、有别于高校教学或者教辅部门负责人,应该充分考虑大学出版社在大学的特殊地位和新时代责任使命。因此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大学出版的特殊性,结合党和国家有关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新,既需要加快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大学出版企业家,也需要构建容错试错机制,为大学出版领导人在解决深层次产业矛盾探索提供机制保障,给予足够的宽容和鼓励。大学出版企业家也需加强荣誉感、归属感、事业心和忠诚度,卸下包袱、放开手脚,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去。

4
结  语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国各行各业正在同心共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出版工作者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阵地的守护人、文化产品的把关人、人类文明成就的传播人,认真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各项工作,是职责所在。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砥砺创新,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出版实践工作中,奋力谱写大学出版事业新篇章。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30):4-27.

[2]  李书磊.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22-11-10(6).

[3]  新华社评论员.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N]. 新华每日电讯,2022-11-01(3).

[4]  吕建生,赵玉山. 服务大局与高质量发展:大学出版“十四五”展望[J]. 科技与出版,2021(1):19-26.

[5]  祝嫣然. 解读二十大报告: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N]. 第一财经日报,2022-10-25(A02).

[6]  郝鹏. 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科学指南[J]. 国有资产管理,2022(8):4-8.

[7]  朱小妮,赵玉山. 从“出版大国”到“出版强国”:新时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战略与路径规划[J]. 科技与出版,2022(7):52-62.

[8]  郑海鸥,许晴,王瑨.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N]. 人民日报,2022-10-21(5).

[9]  吕建生,赵玉山,邢自兴. 我国大学出版图书选题结构分析报告:基于2018—2020年CIP数据的分析[J]. 现代出版,2022(1):102-112.

[10]  齐卫平,陈立旭,段钢,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建设(笔谈)[J]. 文化艺术研究,2022,15(5):1-8,111.

[11]  南方日报评论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N]. 南方日报,2022-11-04(A04).

[12]  任理轩.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J]. 人民周刊,2022(11):39-43.

[13]  金星. 关于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管理的有关思考:以中央文化企业为例[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2,35(5):77-82.

[14]  王俊,蒋楠楠. 关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认识[J]. 学理论,2022(1):7-9.

[15]  本刊编辑部.厚植爱国情怀 奠基复兴伟业[J]. 人民教育,2022(18):31.

[16]  李锦解. 二十大后国企改革九大趋势[EB/OL].(2022-10-28)[2022-10-29].

https://mp.weixin.qq.com/s/bNnlVY1ab7NuxjvKDyowlQ.

作者丨吕建生 赵玉山

单位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丨科技与出版  公众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   教育部  |   中国出版协会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