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木铎智库
报告 | 新形势下我国编辑继续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3

摘要


为了解新形势下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现状及编辑队伍对职业现状的认同度,本文利用“木铎书声”微信公众号面向编辑出版人开展关于继续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从编辑继续教育的现状以及编辑对继续教育效果评估出发,分析目前编辑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改进编辑继续教育的建议。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编辑接受继续教育较为主动,职业规划发展较为清晰,期望通过继续教育获得业务能力提升的愿望较为强烈等。


但编辑继续教育仍存在培训方式单一、自主选择度低、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需要从建立健全编辑继续教育保障制度、有效提高培训质量、加强网络在线学习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编辑的职业素养。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出版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从各个方面、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从业队伍素质,目前基本形成多层次、多形式、覆盖全行业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 1995年,国家人事部印发了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对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继续教育。



  • 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继续教育。



  • 2010年,《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出台,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有了专门的指导性文件。



  • 2020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要求把政治能力建设贯穿继续教育全过程,继续教育每年累计不少于90学时。


这些制度和规定构成我国当前编辑职业继续教育制度的基本框架。


编辑继续教育除了面授脱产学习外,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培训中心)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形成了新闻出版网络教育与管理系统,目前在线课程共有500多学时,从政治素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三个层面提供网络在线学习培训的课程。


问卷设计及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木铎书声”微信公众号,向全国范围内的编辑出版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问卷通过第三方专业平台开展,用户主要通过手机终端参与。



  • 第一次问卷调查:

    “编辑职业培训调研问卷”(以下简称问卷一)于2018年3月19日开始,持续20天,回收有效问卷527份,参与者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此次问卷主要设计内容包括:继续教育培训承办单位、培训目的、培训内容、课程实施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自我需要提升的能力等。问卷样本中图书编辑占64%,期刊编辑占18.8%,校对和质检人员占11.8%,其他编辑占5.4%。



  • 第二次问卷调查:

    “出版人职业现状调查(2019—2020年)”(以下简称问卷二),持续时间为2020年4月30日至2020年8月30日,共收到有效问卷2 752份。

    该调查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有关继续教育内容主要涉及编辑职业成长需求、业务能力提高的途径、培训内容需求、职业规划与发展、职业荣誉感等问题。参与问卷调查的图书编辑占48.8%,期刊编辑占19.5%,校对和质检人员占11.3%,其他编辑占20.4%。


两份问卷从不同侧面就编辑对于当前职业岗位继续教育的感受、规划、期待和建议等进行了了解。调查希望通过了解继续教育现状,提出进一步优化编辑继续教育相关制度、推动出版机构完善编辑能力提升的措施保障的合理建议,同时推动继续教育承办机构加强课程设计、创新课程方式、提高课程质量,服务于出版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职业发展。

编辑继续教育的现状与期待


编辑是出版业的核心骨干力量,编辑队伍的整体能力决定了出版物的质量,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建设,因此编辑队伍当前的从业感受、职业现状和职业规划与能力提升,就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


从问卷反馈来看,虽然自学和相互交流等传统方式仍然是编辑的业务学习途径,但接受系统的继续教育已经成为编辑普遍业务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一)接受继续教育较为主动


当前出版业新政策、新技术、新需求、新知识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出版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创新变革挑战,从业编辑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需求非常明显。


调查显示,通过自学或请教同事、同行掌握新知识的占比分别达到74.43%和52.91%,编辑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高学历高素质也为其奠定了自我学习、不断充电的基础。研讨会、论坛、社会培训、出国进修等多种继续教育形式并存,为编辑继续教育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但从实际占比看,受限于业务工作和出版机构的经费投入等因素,参与的机会并不多。


 


(二)职业发展规划较为清晰


当前出版人才队伍高学历、高素质的结构基本形成。从问卷二参与者的学历构成来看,本科占比约为45%、硕士研究生占比约为46%、博士研究生占比约为4%,其他占比5%。


从问卷参与者来看,编辑群体入职前多数是因为喜欢图书、热爱出版事业选择进入行业,对自身有着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对出版业充满美好的憧憬,目前职业生存状态感到基本满意。


有的希望通过专业化培养,从业务新手成长为编辑骨干,获得行业认可;有的希望提升综合业务能力,成长为出版企业高管;有的希望通过多岗位交叉技能的训练,成长为行业多面手……无论是渴望获得作者、合作者的认可,还是努力成为行业公认的行家里手,正是基于对自我职业规划路径的清晰认识,转化为实践工作的学习提升。


(三)期望获得业务能力提升

从问卷二来看,编辑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对业务能力有所提升,主要包括:通过学习新的出版管理规定和出版物标准规范,提升把控出版物质量的能力;通过观摩分享的案例,提升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业务能力;通过学习新技术,提高新媒体运用能力,提升融合出版的能力等。


同时,随着国家对出版物内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版物体现的意识形态属性进一步强化,要求出版从业者更加重视政治素养的提升和加强对宏观政策导向、出版行业规范的学习研究。除此之外,版权知识、印刷工艺、财务常识,以及企业管理能力、人力资源与团队建设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编辑出版人期望获得提升的能力。


(四)期望分享更多实践案例


编辑继续教育是非学历成人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目的是引导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


编辑继续教育自开展以来,主要采取线下集中讲座与线上PC端视频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基本是传统的灌输式。但随着技术发展和编辑业务多元化,单向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编辑业务学习的需求。即使授课专家高职称、高学历,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学术影响,但所授内容如果与编辑实践脱节,培训效果仍然大打折扣。


从两份问卷反馈来看,更多的编辑希望增加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类课程;项目实践演练,观摩考察的培训方式也是编辑较为欢迎的内容;主题研讨、学术论坛、技能展示等也被列入期待的学习清单。


(五)期望增加半脱产式培训机会


目前多数出版社编辑人员不足,一些小型出版社编辑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新媒体编辑,更是身兼多职。因此,编辑往往忙于事务性工作,缺少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精力。


从问卷二编辑工作量数据来看,一年出版30本图书、加工量达600万字以上的编辑不在少数。近年来,随着出版物质量考核加强、经济效益指标逐年增加等多重压力,更多的编辑希望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每年继续教育的机会实现半脱产学习。


从实际情况来看,编辑继续教育培训一般是由地方出版局、行业协会、高校等采用集中式封闭培训,学员相互熟悉,讲师与课程也往往数年不变,即使脱产学习,也很难激发学员学习、交流与讨论的热情。因此,更多的编辑希望能够增加跨地域培训学习、拓展视野和人脉交流的机会。


(六)实践经验丰富的授课专家更被认可


编辑基于职业成长的需求,对继续教育的授课内容和实践教学有着较高的期望,对编辑继续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也较为关注。


从问卷一统计数据来看,业界优秀同行和出版领域知名专家是较受编辑欢迎的,这两类人出版经验丰富,掌握行业规范前沿知识,也有实际项目运营的成功案例,授课内容较好契合编辑业务;来自大数据分析、媒体运营领域和跨界专家,也容易受到编辑欢迎,这与当前出版业务融合转型密切相关,课程内容对于编辑拓展学科边界、开阔视野,掌握新媒体运用和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有切实帮助;出版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于政策制度、内容导向等方面内容把握较为准确,容易和实践工作结合起来,他们的课程内容也容易得到学员满意的反馈。


除参加行业协会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外,一些出版企业尝试培养本单位的优秀职员成为培训师,这类培训师的授课紧贴编辑工作实践,一般从自身经验和案例出发,容易在同行中引起共鸣,在行业新入职员工培训中值得推广。

编辑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方式较为单一


问卷一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编辑继续教育培训,89.94%的课程以专家讲授、学员听讲的传统课堂式培训为主,其中,40.61%的课程是通过线上进行的网络课程。


此外,还包括以小组讨论为主的参与式培训、以参观考察为主的实践式培训、以团队分享为主的带动式培训、以参加项目运作为主的体验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当前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式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但从整体来看,符合编辑工作实践和编辑学习特点、学习需求的讨论式、体验式培训方式仍然较少。因为这类培训方式组织难度大、投入成本较高,对于承办编辑继续教育的机构来说,在培训实践中存在组织难度。



 


(二)编辑自主选择培训渠道较少


从问卷一来看,当前编辑参加继续教育以单位统一组织(56.93%)为主,个人自主报名培训的占到26.19%,继续教育的方式以地方新闻出版局、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培训中心)以及相关学会、协会组织的学时继续教育培训为主。

出版企业仍然缺少提供编辑参加高端、专业职业培训的机会和保障制度,同时,经费的限制也制约着课程承办机构无法投入更多成本开展多样化课程的尝试。总体来看,编辑参加继续教育的自主性选择尚未得到充分保障。


(三)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脱节


从“编辑期待参加的培训内容课程”问题的调研反馈来看,受编辑欢迎和期待的课程内容前三项为:编校业务知识和选题策划能力的提升,分别占58.04%和52.74%,新媒体与技术运用能力培训,占比40.96%。

 

总体来看,编辑期待的业务能力类课程需求多于技术管理类课程。无论是业务能力提升课程,还是行业规范政策解读类课程,抑或企业管理、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等课程,目前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大部分均有涉及和覆盖,但编辑在实际中感受培训内容与需求尚有距离。主要原因在于,继续教育培训大多以短期的专题培训和编校业务知识讲授为主,出版政策导向、版权知识、项目管理等内容涉及不多,无法满足不同岗位编辑的差异性需求。


客观上讲,编辑的学科和工作性质不同,入职年龄、岗位、职称等也各有差异,继续教育若能从实际出发,设计差异化课程,培训对象才会获得实际的受益,编辑能力和编辑素养才会获得切实提高。


(四)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其他问题


对于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有超过一半的编辑认为目前培训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结束后缺少持续的跟进和指导等问题。


此外,27.32%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时间过短、22.77%的被调查者认为缺少学习评价和要求、16.51%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设计不合理、16.13%的被调查者觉得授课讲师水平不高。这些问题的反馈,既有对培训内容的评价,也有对培训方式的评判;既有对服务改进的建议,也有对授课教师的期待。

 


综合来看,反映了当前编辑对于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视,也可以从中看出编辑对于继续教育的期待和建议。所以,承办机构应该切实了解编辑需求、优化课程培训时间、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估,才能不断提高编辑继续教育培训质量。

完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编辑继续教育保障制度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当前各个出版企业编辑的继续教育保障体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编辑是出版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出版机构应对编辑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出版业态下,传统出版企业正面临转型与发展的挑战,作为拥有高学历人才队伍的出版企业,更应该注重员工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投入更多的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学时教育、非学时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为企业发展培养队伍,形成良性的人才成长机制。


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的管理办法,2020年9月印发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要求编辑继续教育学习每年累计不少于90学时,且仅当年有效不得结转,从制度上指导并保障编辑出版人员获得继续教育培训的权利。出版企业应积极落实执行有关继续教育的规定,为编辑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二)提高继续教育培训质量


首先,应重视课程设计,创新培训方式。编辑继续教育存在着个体差异,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存在不同的需求,出版企业应尊重编辑职业培训的差异化,安排编辑参加适合自身发展、满足业务要求的培训。


举办编辑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应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征集培训主题,按类别、按层次合理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应加强培训管理,建设长期培训机制。建议主管部门开放遴选有资质、有实力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企业等社会机构承办继续教育学时培训,对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可以采取公开招标、考核认证方式,获得资质的机构可以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整体指导思想开展更加多样灵活、贴近出版实践的课程设计。


当前,专题性培训、一次性培训很难满足编辑业务多样化需求与出版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变化,学员期待多元化、菜单式的课程选择,出版行政管理机构也可以进一步推进鼓励认证合格的培训机构在办好继续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探索市场化的课程建设,同时加强培训质量的后续监督、评估和检查,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更加多元化、高质量的课程。


(三)加强网络在线继续教育服务


网络继续教育是线下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线教育的优势更为凸显。但是,目前编辑继续教育在线课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出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不足,仅仅是按照讲课主题设置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出版基础”“出版实务”“新媒体与数字出版”“知识拓展”等模块,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编辑随机选择课程,缺乏学习的系统性,学习效果也不尽理想。


其次,网络培训的交互性功能欠缺,在线学习的话题互动、疑难解答等功能欠缺,专家课程上传后也得不到学员的学习反馈,不利于讲授内容的调整和更新。


最后,网络学习课堂监督环节缺失,开放式的课后练习题并不能检验真实学习效果。


在移动在线教育已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编辑继续教育在线培训的渠道需要拓宽,行政管理机构可以采取授权、合作、采买的形式丰富在线教育内容。在学习载体上,应该尽快提供移动端的学习解决方案。


(四)加强编辑职业素养提升


在继续教育中,业务方面的学习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职业素养的培训也应该贯穿编辑继续教育的学习之中。


首先,应该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对出版业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的正确认识,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出版精神,为人民群众献上优质的精神食粮,应该是对所有出版从业者进行持续不懈的教育主题。


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再教育,加大对著作权、出版管理、信息安全、网络传播、印刷复制等课程内容的重视。融合转型、跨界发展的新形势下,大IP概念正在逐步改写出版行业的传统认知,树立法治意识是编辑基本的业务素质要求,也是开展新业务的基本保障。


此外,应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教育内容,增加我国丰富出版文化历史中编辑大家、出版历史、出版价值的挖掘和弘扬,强化编辑的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和成就感。只有具备了一支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从业队伍,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才能实现。



*本文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的"出版人职业现状调查”(2019-2020)活动报告成果之一,原文发表于《中国编辑》2021年1期,责任编辑云慧霞。公号推送时略有修改。"出版人职业现状调查”其他相关分析报告也将陆续推出,欢迎关注。

作者| 夏国强 赵玉山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   教育部  |   中国出版协会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