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木铎智库
报告丨出版人职业生存现状调查样本报告(2019—2020年度)
发布时间:2021-10-15

一、研究设计


      对出版从业者职业生存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应该是出版业发展决策的基础性工作。但目前来看,对出版人从业状况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某个岗位或某个问题,系统性、综合性的调研成果非常少。笔者认为职业生存状态调查和研究应该从工作任务、薪酬福利、职业成长、职业压力、职业心理、职业期待等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研究和分析。

出版人职业生存现状调查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科技与出版》杂志社共同发起,每两年面向全国出版从业者开展一次网络问卷调查,通过木铎书声等出版专业微信公众号发布。

第一次调查采集有效问卷1525份,相关成果形成《出版人职业生存现状调查样本报告(2017—2018年度)》(以下简称第一次调查)。

本次为第二次调查,从2019430日开始到20201025日止,采集有效问卷3732份。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工作量和工作时间、薪酬福利、职业成长、职业选择、压力调查六个部分,共54个问题。

相比第一次调查,第二次增加了13个问题如新冠疫情对出版业影响、出版人职业价值感等。

问卷有关压力、满意度等主观评价问题采用分值量表,从010表示由弱到强,0非常弱5一般10分为非常强

二、研究结果

2.1基本信息

调查涉及的基本信息,包括地区、单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岗位等。

2.1.1  地区、单位分析

本次样本覆盖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来自北京市的样本达1306份,占总样本34.99%,这与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出版从业人员高度聚集相关。

从七大地理分区看,华北地区样本最多(43.44%),其他地区的样本占比由高到低为华东、华中、华南、西北、东北、西南。从单位性质看,样本包括出版社、民营公司、报刊社及其他出版机构,其中出版社的样本超过半数(参见表1)。

2.1.2  性别、年龄分析

样本中,女性占69.45%、男性30.55%,女性居绝大多数,这一结果与出版业实际状况相符。从年龄和工龄来看,3145岁的中青年占56.76%,这部分群体年富力强,具有520年工作经验,是出版行业的中流砥柱。30岁左右的90后生力军占27.86%,新生代正在成为行业重要的新鲜力量(参见表2)。

2.1.3  学历、职称分析

样本中本科及以上学历高达95.18%,其中,本科和硕士学历占比突出。博士学位的高端人才占3.8%,大部分集中在学术期刊单位。专科及以下学历占比很少,除部分为入行较早的员工外,大部分从事校对、印制、排版等传统技术性岗位。74.72%的出版人拥有职称,以中级职称为主,占43.85%,高级职称为22.27%,结构基本合理。

本次调查采集民营公司样本690份,其中57.97%的人无职称,因为民营公司从业者尚未纳入出版行业的职称评选与晋升系列(参见表3)。

2.1.4  岗位分析

本次调查将岗位分为四个系列。从样本看,内容编校从业者最多,以图书编辑(58.77%)和期刊编辑(23.25%)为主。质检(4.17%)和校对(9.94%)的人数占比较第一次有所增加,可能因为近年来出版业推进高质量发展,部分出版单位在质量把关环节增加了岗位。

样本中也包含新媒体编辑(1.31%)、数字编辑(0.82%),可见出版单位越来越重视新媒体宣传和数字化业务。行政管理人数占比次之,营销发行和技术服务人员占比较少(参见表4)。

2.1.5  基本结论

本次调查和第一次调查相比,样本覆盖地区有所扩大,增加了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以及港澳台。报刊社样本、年龄在46岁以上、从业21年以上、高级职称的样本均比第一次有所增加。样本在地区、单位、年龄、职称等方面分布更加平衡多样,为后续交叉分析奠定基础。样本中男女比例、学历占比情况与第一次比较变化不大。

2.2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2.2.1  工作量

有明确文字加工量指标的编校岗位中,图书编辑任务量占比最多的是200万~400万字,但这只是审校一遍的字数。实际工作中,按照三审三校的出版流程,责编需要通看稿件24遍,即需要完成400万~1600万字的任务。校对和质检任务也较重,人数占比最多的文字加工量在1000万字以上。

相对来说,期刊编辑文字任务量较轻,90%以上的期刊编辑没有任务指标或任务在200万字以下(参见表5)。

营销发行岗位中,56.8%的营销发行人员有码洋任务,其中主管的码洋任务最重,30.65%的人在1000万元以上;营销发行助理码洋任务较轻,71.05%的人没有此项指标,且大多数在400万元以下;电商专员的码洋任务量介于两者之间,50%的人在400万元以下。

据调查,营销发行人员除了发行码洋任务指标,还有催收账款的任务。(参见表6

2.2.2  工作时间

考勤是基本人力管理制度,超过六成的出版从业者所在单位考勤相对宽松或完全自由,对考勤制度比较满意(均分值为6.12),只有4.13%的人因考勤制度严苛而有压力。

加班是工作常态,84.43%的出版人需要每周加班。从时长看,行政管理和内容编校岗位加班频繁,大部分人每周加班5小时以上,每周加班20小时以上的人数也较多。营销发行和技术服务加班时间较短,40%左右的人每周加班5小时以内,加班超过20小时的人数较少(参见表7)。

62.94%的出版人需要出差,其中营销发行岗位出差频繁,出差天数在30天以上的占30.4%,主要因为营销发行人员需要到全国各地宣传推广产品。行政管理岗位出差也较多,列第二,47.68%的人每年出差7天以上。内容编校系列岗位出差最少,40.51%的人不用出差(参见表8)。

2.2.3  工作难度

对工作难易度评分,0为轻松完成,10为非常难完成。不同岗位评分均值结果为:行政管理(6.52)>营销发行(6.17)>内容编校(6.1)>技术服务(5.64),不同岗位均值都高于5分,属于较难完成。

其中行政管理系列最高,可能因为本次该系列样本中,72.95%为中层及以上领导,他们承担单位或部门的管理经营压力,加班时间最长,出差较为频繁,工作难度较大。

营销发行和内容编校系列工作难度相当:近年来传统出版业面临读者流失、市场萎缩和技术挑战,营销发行人员感受到更大的市场压力;随着出版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内容编校系列不光要承担编校审读任务,还要经常接受出版机构内部和上级相关单位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均加大,工作压力也明显增加。

技术服务系列没有具体考核指标,加班和出差都较少,因此从业者感受难度适中。

2.2.4  基本结论

与第一次调查相比,本次调查将出版业的岗位划分更细,并从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难度评价展开调查,全面呈现不同岗位系列的工作状态。四大系列岗位因为工作性质造成任务量、工作时间和工作难度实际差别,从业者感受也有所差别。与第一次比,考勤严格管理占比由73%降为38.40%,变化最为明显,应该与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后,大多数出版机构调整考勤方案有关。

2.3薪酬福利

2.3.1  薪酬分析

本次调查的薪酬包括月薪和年终奖。月薪指出版人每月税后收入,包含公积金。调查显示,94.16%的人认为薪酬不合理,提高收入是出版人的普遍诉求。


实际月薪在50018000元人数最多,占36.79%;而期待月薪800112000元段人数最多,占30.89%。实际月薪在12000元以上仅占10.38%,期待月薪超过12000元人数占40.78%(参见图1)。

调查样本中,84.42%的出版人获得年终奖。年终奖1.1万~3万元人数占比最多(27.65%),51.26%的出版人年终奖在3万元以下,年终奖超过10万元的“大拿”仅占样本6.3%(参见图2)。这说明出版业年终奖覆盖率很高,金额却不高。

2.3.2  薪酬影响因素

整体来看,出版业的薪酬水平相对公平,高低收入差距不大。影响薪酬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地区、单位、岗位、职称等要素。

从地区来看,受北京样本的影响,华北地区年收入最高,44.97%的人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年终奖5万元以上的人数占比达22.89%。东北地区年收入最低,接近六成的出版人月薪在5000元以下,仅2.44%的人超过12000元;32.93%的人没有年终奖,年终奖5万元以上的人数占比仅5.29%(参见表9)。

从单位类型来看,报刊社的月薪相对较高,8000元以上的人员占比多于其他单位。出版社的年终奖最高,5万元以上的年终奖占比高达24.31%。民营公司年收入最低,月薪和年终奖收入均低于其他单位。

主要是因为参与本次调查的民营公司种类较多,如策划公司、排版校对公司、发行推广公司、技术服务公司等,这些单位大部分规模较小,营收能力比较弱(参见表10)。

从岗位来看,行政管理年收入最高,月薪在800112000元人数占比最多,高收入段中,月薪在15000元以上和年终奖5万元以上的人数占比均高于其他三种岗位。其他三个岗位月薪50018000元人数占比最多,其中技术服务岗位高收入段人数占比明显高于内容编校和营销发行。内容编校、营销发行年终奖人数占比最多为1.1万~3万元,技术服务岗占比最多为1万元(参见表11)。

从职称看,月薪和职称正相关,随着职称的提高,月薪也明显提高。无职称和初级职称月薪在30005000元人数最多,中级职称月薪50018000元人数最多,副高和正高月薪在800112000元人数最多。年终奖也受职称影响较大,不过从超过3万元的高收入段来看,高级职称年终奖人数占比较多,其中副高职称高收入占比人数比正高职称要多(参见表12)。

2.3.3  福利分析

调查显示,出版人享受多种福利。除了社会保险和法定假期外,半数以上的出版人都获得了体检,补贴(餐补、交通、取暖等),带薪休假,节日慰问金等福利。44.58%的出版人还享有补充医疗,补充公积金,企业年金等补充性保障,这些为出版人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因此有30.81%的出版人期待获得此类福利。25.34%的人享有参加行业培训论坛的福利。其他福利人数占比均在10%以下(参见图3)。

总体来看,出版人基础福利较为全面。转企改制后出版单位很少再能够提供编制、户口、子女教育等福利,但依然有人期待获得此类福利。参加行业高端论坛、增加保障福利、在职提高学历是大多数出版人希望增加的福利。面对近年来业内外变革,出版人自身的学习动机非常强烈,需要行业上下共同努力解决。

2.3.4  基本结论

第一次调查中出版人月薪占比最多为30005000元,第二次调查人数占比最多为50018000元;除了本次统计包含了公积金外,出版人月薪随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也有小幅提升。

本次调查中出版人对薪酬福利的满意度均值为4.8分,略低于第一次4.9分,看来尽管出版人收入整体有所提高,但满意度未有明显提升。出版人薪酬待遇与当地同龄人相比较,分值为4.42,表示出版人认为自身行业薪酬福利没有竞争力。

2.4职业成长

2.4.1  入职动机

调查显示,大部分出版人入职动机单纯且明确,对出版工作有较大兴趣爱好(参见图4)。目前出版人对现有工作依然保有热情,非常喜欢(12.08%)和比较满意(57.37%)占大多数,29.05%的人对现有工作的态度是凑合做,完全不喜欢现在工作的只占1.5%

最想对出版业说的一句话中,49.44%1845人)的调查者参与留言,表达了自己对出版业现状的真切感受。从词频分析来看,努力(252次)”“学习(70次)”“快乐(58次)等表示积极的词汇位居前列,与第一次调查词频感情色彩比例基本相当,说明绝大多数出版人依然对出版业未来充满信心。

总体来看,出版工作符合高学历群体喜欢从事文化工作的心理期望。

2.4.2  职业发展

样本对职业规划评分均值为5.99分,属于较为清晰。内容编校岗员工(56.02%)希望从业务新手成为业务专家,其他三类系列岗位员工职业规划倾向更加多元化:有的希望成为业务专家,有的希望成为高层管理,有的根据工作需要发展(参见表13)。不同岗位的职业规划具有不同特点。

出版人从业经历中高光时刻,并不是奖金增加和职位提升,而是成为公认的专家(29.23%),得到作者或合作者认可(18.01%),产品或项目畅销市场(17.71%)。

出版人认为黑暗的时候也并不是奖金被扣或职位被降等,而是职业迷茫,能力没有长进(42.90%),产品或项目质量不合格受到处罚(22.72%),产品或项目没有市场(12.86%)。

这一发现对于建设出版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想激发出版人创新活力,应该创造更多高光荣耀,升官发财的激励作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除了国家每年统一组织短期继续教育外,样本中72.94%的人靠自学来提高业务能力,其次是请教同事、同行(51.61%),单位组织的培训(44.45%)。需要注意的是,公众号、微信群、网课等线上平台成为出版人提升能力的新渠道。

总体来看,出版人缺乏专业的业务学习平台和外部学习交流的机会。从学习内容来看,大多数出版人希望多学习编校业务(57.32%)、选题策划(53.27%)、新媒体与技术(40.59%)、行业规范解读(30.33%)方面的知识。

这说明基础的编校和策划知识始终是出版人希望掌握的核心能力,而行业规范和新媒体技术是出版人应对高质量发展和数字转型的要求而期待增长的技能。(参见图5)不同的岗位对课程还有个性需求,30%以上的行政管理人员希望学习宏观导向政策”“企业管理能力67.2%的营销发行人员希望学习营销理论案例

2.4.3  职业选择

面对职业,如何选择?44.13%的人第一份工作就是出版,55.87%的人是转行或跳槽,出版界来自教育行业的人居多,看来出版与教育高度相关。

离开或者坚守,理由是什么?

跳槽主要原因是薪资福利不满意,其次是不认同当前企业文化”“领导问题”“对出版业前景悲观等。坚守的原因是生活压力大,跳槽风险高对文化出版业充满信心”“不愿意再冒险”“喜欢书香气等(参见表14)。

跳槽去哪里?46.95%的人选择教育行业,42.23%的人选择其他出版单位,20.87%的人选择到政府部门,说明出版人还是倾向于选择稳定、文化教育类工作。

2.4.4  基本结论

和第一次调查相同,大部分出版从业者是因为喜欢才从事出版工作,并且对现有工作比较满意,他们希望深耕业务,成为本领域的专家。

然而现实中,出版人缺乏专业系统的学习平台,主要依靠自己和同事,面对当前行业快速变革,大多数人因应对转型能力不足感到焦虑。有人跳槽、有人坚守,出版人的职业选择带有更多的书香气息

总体看,出版人对职业前景评分均值为5.33分,对职业生存状态满意度为5.58分,属于比较乐观满意。

2.5职业生存状态

2.5.1  压力分析

全部样本来看,出版人的压力评分为6.59,高于中值5,属于压力较大。从出版机构类型看,出版社职业压力显著大于民营公司、报刊社和其他类型的出版机构。

从工作岗位看,行政管理的压力最大,内容编校和营销发行压力基本相当,技术服务压力最小。

从工作年限看,从业5年之内的新编辑压力最小,从业1120年的编辑职业压力最大,职业压力值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

从职称来看,初级职称的职业压力最小,随着职称级别的上升,职业压力逐渐增加,正高级职称达到最高点(参见表15)。

2.5.2  压力来源

压力来自多方面,排名前三的是工作量、工作难度加大”“薪资福利低”“晋升机会少,其他压力来源,如企业文化不好、自身能力不足、行业转型适应困难等都使出版人觉得工作难度加大(参见图6)。

从样本看,人际关系和身体素质不好给出版人带来的压力较小。调查显示,出版人与上级的关系评分为6.7,属于比较好;与同事的关系评分为7.48,属于特别好,说明出版人与上级、同事关系比较融洽。

但是94.08%的出版人因工作存在亚健康问题,主要为颈椎、腰椎和眼睛疾病,但身体健康不佳给出版人带来的压力排倒数第二,说明其他压力给出版人带来的困扰更大,身体亚健康并没给出版人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

2.5.3  职业生存满意度

从样本来看,出版人的职业生存满意度评分为5.58,高于中值5,属于比较满意,这一情况和第一次调查基本相同。职业生存满意度高低与月薪呈正相关,月薪越高职业满意度越高,8000元以上的出版人满意度都在6分以上。

工作年限与满意度成正比,工作时间越长对职业生存状况满意度越高,说明工作内容符合出版人的工作期待。从岗位来看,行政管理职业生存满意度最高,技术服务其次,内容编校和营销发行职业生存满意度基本相当(参见表16)。

2.5.4  基本结论

出版人压力主要来自工作量、工作难度加大”“薪资福利低”“晋升机会少。与第一次调查比,工作量、工作难度加大超越薪资福利低,成为压力首要来源,这说明相比薪酬低,近年来随着国家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政策调整,出版工作本身给出版人带来更大压力。

从压力感受值来看,其中来自出版社、行政管理系列、从业1120年、正高职称的出版人压力最大,主要是因为这些从业者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大。

从职业生存满意度高低来看,月薪在8000元以上、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行政管理系列的满意度最高,主要是这部分从业者基本处于领导岗位,收入较高,且掌握一定的管理权,职业使命感更明显。而收入低、工龄短的年轻编辑和发行人员,处于基层一线岗位,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对职业生存状况满意度较低。

三、讨论与建议

当前出版行业正经历由传统出版向融合创新转型、由数量扩张向效益提升转型、由出版生产向知识服务转型。转型必然带来变革和重构,行业和机构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风险挑战,都会直接传导至从业队伍身上。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文化出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支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出版队伍。为进一步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队伍的优化建设,建议如下:

第一,出版产业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型刻不容缓。当前我国每年出版规模和出版物品种,均已居于全球前列,但文化影响力和出版效益仍有很大提高空间。调查显示,编校人员承担的文字加工量过高,营销发行人员承担的码洋任务较重,出版人需要经常加班和出差才能完成,职业健康问题成为从业者普遍问题,说明工作任务已超出正常负荷。

文化消费市场进入高质量需求时代,单纯依靠数量品种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精神消费期待。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研发、推广机制有待全行业创新机制、共同探索,依靠数量和规模的低水平重复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二,加大出版专业培训,促进业务能力提升。出版业近年来面临技术变革、管理机制调整、读者用户大面积流失等诸多挑战,出版人普遍感受到工作变得困难,个人能力不足,甚至有人因此离开出版行业。因此,行业协会、高等专业院校、出版企业组织应积极加大出版从业者继续教育培训,为出版人提升个人能力提供常态化、针对性的帮助。

从问卷来看,尽管国家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出版从业者继续教育,但大部分出版人表示业务能力提升主要靠自学和同事互助,说明现有的培训体系无法满足出版人业务需求。研发建设系统化、常规性、针对性、实践性密切结合的课程体系是当前出版行业继续教育的紧迫任务。

第三,融合出版任重道远,数字化盈利路径亟须明晰。当前人类文化信息的生产、阅读、消费已经进入全新时代,出版业的数字化融合出版既是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使命担当。

新冠疫情进一步推进了各行各业数字技术普及化和应用性。尽管大多数出版人清醒地认识到融合出版发展的紧迫和必要性,然而根据问卷数据看,在实际出版工作中,融合出版项目开展并不理想。面对融合出版新技术,只有1.5%的出版人基本适应,已经有成功项目,7.07%的人在大胆探索、积极推进。91.44%的出版人还在积极准备学习中,或者靠老本事吃饭

由此可见,出版企业还需积极落实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融合出版指导意见,加快融合出版优化升级步伐,尽快找到数字化盈利的新路径。

第四,优化薪酬福利机制,努力提高出版人收入。样本中94.16%的人认为薪资不合理,希望提高收入;他们认为和当地同龄人相比,薪资没有竞争力;对薪资福利不满意是出版人跳槽的首要原因。说明当前的薪资水平对出版人达不到激励效果。

作为文化创意的内容产业,人才是行业发展核心资源和重要动力。为进一步吸引和留住人才,出版机构需要改进薪酬福利机制来应对变化,例如科学制定绩效考核方案,优化考核方式,加大薪酬体系透明化程度,缩短绩效考核的时间,增加员工了解薪酬体系构成要素、明确绩效考核指标,按时兑现绩效奖励等,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四、结语

本报告尚存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一,样本采集渠道有待拓展。

受样本采集渠道的影响,样本群体分布不均衡,表现为:出版社样本数量较多,报刊社、民营公司样本较少;内容编校岗位数量最多,其他岗位样本数量较少;中青年出版人偏多,客观上影响到对出版行业整体从业者从业状态的分析。

第二,研究成果尚需拓展。

两次出版人职业生存现状调查共采集问卷5257份,初步掌握了一些基础数据。但结果分析局限于描述性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同时也需要从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角度观察分析。

第三,出版人职业生存数据库有待建立。

出版人职业生存现状调查是当下出版从业者工作状态的直观反映,全面客观的分析研究可以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信息参考。目前,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开展的出版人职业生存调查外,中国编辑学会也提出将在2021年开展全国图书编辑人员从业情况调查。可见,出版人职业生存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尚需更多的专业机构共同努力推进。

特别致谢:感谢所有支持和填写本问卷的出版同人,您的参与和记录对于本项目研究结果非常重要。我们希望能够持续改进本项目的研究质量,欢迎您留言提出建议、参与讨论。我们也期待本研究能够对改善出版行业的职业生态有所帮助!课题组成员夏国强、曹培培、李亚雯、修利超、邢自兴对总报告撰写提供了大量协助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   教育部  |   中国出版协会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