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的重要分支,这类书稿的加工不同于模拟电子技术,其中很多符号的表示形式或名词术语的说法并没有规定,而且有些数字电子技术的经典教材中对符号的处理方法(正斜体、上下标等)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一致,这就给这类书稿的加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个人认为数字电子技术中的有些表述应该是行业习惯,宜保留,如CP用斜体;芯片外部字母用斜体、芯片内部字母用正体等,不宜完全按照编校手册中的要求大面积调整原稿形式。
下面针对笔者前一段时间(2023年12月至今)加工的关于数字电子技术类书稿的问题和各位同行研究讨论,下面所列的有些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答案,只是笔者个人的处理方法,供各位同行参考,如有不妥之处也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这类问题是理工类书稿中最常见的编校问题。针对数字电子技术类书稿,主要涉及的就是引脚符号、器件名称中的正斜体、上下标等。
关于这些内容在编校手册中没有明确要求,可参考一些经典教材[如《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做法,兼顾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下面针对这类问题举例说明(下面所举实例均源自真实稿件)。
国家标准GB/T 4728.12—2022《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12部分:二进制逻辑件》中涉及的英文字母都是正体,不用斜体。
RS触发器/R-S触发器/ RS触发器应该用哪个?
国家标准GB/T 4728.12—2022《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12部分:二进制逻辑件》中的写法是R-S触发器,R和S之间加连字符。参考上述提及的经典教材,里面的写法是RS触发器。RS用斜体,中间没有连字符。个人认为三个形式做到全书统一一种即可。
根据原稿情况统一一种即可。这里还涉及两个问题:
(1) CP的中文名称前后表述不一致,如时钟控制信号CP/时钟脉冲信号CP/时钟脉冲控制信号CP。应统一一种。
(2) CP与CLK混用。二者含义相同,一本书中应用一个符号表示。
参考上述提及的经典教材,R、S均用斜体。类似JK触发器的J、K端的字母也用斜体。
根据原稿情况处理。行业标准SJ 50597/35—1995《半导体集成电路 JC4520型CMOS双4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详细规范》功能表中字母用的都是正体,具体如下:
介绍基本逻辑关系时,电路图中字母的正斜体该如何处理?
参考前文提及的经典教材,这里涉及的字母A、B、E、L均应改为斜体。
参考行业标准SJ 50597.36—1995《半导体集成电路 JC54HC08、JC54HC11、JC54HC32、JC54HC86型HCMOS门电路详细规范》:
字母均用正体。
参考前文提及的经典教材,这里涉及的字母除了GND外,其他字母均应改为斜体,下标字母用正体。
这个问题,需要依据原稿情况处理。
参考前文提及的经典教材,这里方框内的字母用正体,方框外的字母用斜体(下标用正体)。
应改为74LS283。参考标准中的写法LS均用大写。LS表示低功耗肖特基电路。
正斜体、大小写的修改是编辑的基本功。是需要编辑认真、细致地在稿件中处理的,这个完全由作者处理不太现实,而且很多作者是不关心正斜体问题的。笔者加工的书稿每页都是如下的情况:
正斜体得逐一标注,不能偷懒,而且还不能画得太乱,给后面排版、校对工作造成困难。
逻辑符号/图形符号/电路符号混用。书稿中该怎么统一?
依据GB/T 4728.12—2022《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12部分 二进制逻辑元件》中的表述:
宜统一为“图形符号”。
但是,参考前文提及的经典教材,里面多用“逻辑符号”。而且,行业标准SJ 20160—1992《半导体集成电路JT54S194和JT54S195型S-TTL移位寄存器详细规范》等,里面用的也是“逻辑符号”。所以,一本书中统一一种用法即可。
与或式(与-或式)、或与式(或-与式)、与非-与非式、或非-或非式、与-或非式(与或非)写法有问题吗?书中应该怎么统一?
参考前文提及的经典教材,各种写法都有,一本书中统一即可。个人认为按照“与或式、或与式、与非-与非式、或非-或非式、与或非式”形式统一为好。
逻辑函数、逻辑表达式、逻辑函数式、逻辑函数表达式、逻辑式哪个说法更规范?
没有查到相关规范。这几个词的含义相同,同一本书中统一一种表达为好。可统一为“逻辑表达式”。
逻辑函数的化简法中,提及“公式化简法(公式法)”“代数化简法(代数法)”含义一样吗?应该用哪个?
含义一样。参考前文提及的经典教材,两种写法都有。应根据具体书稿统一为一种表达形式。
不规范。应该去掉引号,改为与门。依据“术语在线”。
钟控RS触发器、同步RS触发器的含义一样吗?书中表述需要统一吗?
含义一样,应该统一。同步触发器又称钟控触发器、时钟触发器。
介绍触发器时,经常混用的术语:特性方程/特征方程、状态图/状态转换图/状态转移图、时序图/时序波形图,具体书稿中该怎么统一?
参考前文提及的经典教材,宜统一为特性方程、状态转换图(简称“状态图”,与之对应的是状态转换表)、时序波形图(简称“时序图”)。
特性方程是描述触发器逻辑功能的逻辑表达式。
时序逻辑电路分为米里型电路和莫尔型电路。其中涉及的术语有问题吗?
有问题。应改为米利型电路、穆尔型电路。依据“术语在线”。
有问题。应改为“数码照相机”,依据 GB/T 20733—2022《数码照相机 术语》。
1态/“1”态/1状态/“1”状态,前后混用。该如何统一?
应统一为“1”状态。依据GB/T 4728.12—2022《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12部分:二进制逻辑元件》中的表述:
宜统一为“置0”,与之对应的是“置1”。这里数字0、1不加引号,原因是在功能表中也会涉及“置0、置1” 的表述,其常写为“置0、置1”,文表写法统一,不加引号比较简洁。
书稿中逻辑图、逻辑电路图、逻辑电路的表述混用,应该用哪个?
参考前文提及的经典教材,几种提法都有。一本书稿中统一一种表述为好,可统一为“逻辑图”。
置0端。与“置1端”对应。参考前文提及的经典教材,一般叙述中,最好是局部统一,比如整体置零方式、异步置零法、同步置零输入端等,作为专有名词出现时,就不宜改为阿拉伯数字。
需要改为数字。参考行业标准SJ 20158—1992《半导体集成电路JT54S151、JT54S153和JT54S157型S—TTL 数据选择器详细规范》,里面用的是阿拉伯数字:
涉及进制的数字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吗?如29进制?写法正确吗?
参考前文提及的经典教材中的表述,涉及进制的多用汉字数字,29进制宜改为二十九进制。
3位异步二进制计数器/三位异步二进制计数器,应该用哪个?
3位异步二进制计数器。参考行业标准《SJ 20289—1993 半导体集成电路 JT54LS390、JT54LS393、JT54LS490型LS-TTL计数器详细规范》,里面用的是阿拉伯数字:
1. 输入/输出端子形式,前后不一致。有的加圈,有的未加,前后图稿形式不一致,应统一。举例如下:
2. 丁字节点的样式前后不一致,有的有黑点,有的没有,前后图稿形式不一致,应统一。举例如下:
3. 三极管画法不规范,发射极与集电极应分开,不应连在一起。举例如下:
应分开,改为
4. 1/3VCC、VCC/3、(1/3)VCC;2/3VCC、2VCC/3、(2/3)VCC。在介绍施密特触发器等内容时,常常涉及上述两组数据,若写为两行不会造成歧义,即
。有时候出于版面原因,常把分式写在一行,这时需要注意1/3VCC、2/3VCC所表达的含义不是
。
红框部分文字符号,下标字母大小写不一致,非号长度图文不一致。
触发器的输入端,下标字母宜用大写正体D表示(图示字母下标为斜体);非号长度图文统一即可,参考经典教材中的表示:
非号的长度为字母S的宽度。
6. 门G1/门D1,逻辑门的文字符号前后用法不一致。宜统一为G。
(1)
分析:“前第”应改为“前的”,与后面“后的”对应。
(5)
分析:“十六制数”应改为“十六进制数”。
(6)


分析:“重叠率”应改为“重叠律”。
(8) 环行计数器→环形计数器。
注:箭头左侧为原稿错误写法,右侧为参考改法,下同。
(9) CP脉冲突然撤消→CP脉冲突然撤销。
(1) 二进制(binary numbers)→二进制(binary system)。依据“术语在线”。
(2) 8421码又称BCD(binary code decimal)码→8421码又称BCD(binary coded decimal)码。binary和 coded之间不加连字符。依据“术语在线”。
(3) 逻辑表达式(logic expression)→逻辑表达式(logical expression)。依据“术语在线”。
分析:27怎么能等于128?这里7应该排上角标。
2.
实例:
分析:2n的写法有问题,应改为2n数字电子技术中遇到2n的写法需要格外注意,n大多排上角标,n与数字2不是乘法关系。
3.
实例:
分析:这里字母G后的数字排法图文不一致,一般改为下角标,图文表述形式一致。
1. 关于除、除以的表述。
其中“除2取余”应改为“除以2取余”。
2. 经典教材中有这么一段表述:
这里框外和框内字母表达不完全相同,这个不能统一,二者含义不同。类似问题在具体数字电路的书稿中比比皆是,这个需要引起注意。在文字叙述、真值表等中,应该按照框外字母的形式表达,字母斜体,上方加“非号”(若字母上方有)。
例如:
加框字母上方都应加上非号,与芯片框外的字母表达形式应一致。
3. “当A,B端均为高电平时”,其中逗号用法有问题吗?需要改为顿号吗?
答:参考前文提及的经典教材,这里应改为顿号。
4. “A=1,B=0”,其中逗号用法有问题吗?需要改为顿号吗?
答:参考前文提及的经典教材,这里应改为顿号。数字电路中逻辑变量赋值后,等式之间多用顿号连接,不用逗号。
5. 公用、共用含义不同,具体稿件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宜统一。
如: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公用的长“非”号保持不变。
共用电源端和接地端,其他都是独立的。
注:本文图中正斜体未做调整,均为原稿图。
作者 | 绳超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初审 | 夏国强
复审 | 邢自兴
终审 | 赵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