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质检
一位文科编辑的2022年业务总结
发布时间:2023-05-05

2022年,这一年笔者策划编辑审校了一些稿件,审稿量与往年相比减少近一半。审校过一定量的专业书稿后就会发现,人名、地名、专名是经常容易出错的地方。但也有了更多的时间阅读、反思、总结。学习阅读主要集中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考古文博类和古文字研究方面,还有一些获奖榜单里的图书、其他领域内的经典著作。年底回想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修炼,自己能感受到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水平有明显提高。结合过去一年编校业务工作和阅读学习,愿与大家分享感受,并期待批评指正。


编校专业知识总结及感悟






(一)世界古代史书稿


这部分内容在历史学领域也很是艰深,学术专著的审稿难度较高,因此需要作者的大力配合,这类书稿笔者2022年审读过两本:一本是古埃及史,一本是古罗斯史。这类书稿主要问题一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人名、地名的用字差错及全书统一问题

由于是外国古代史,人名、地名较长,输入时本就容易出现别字、错字。同时,也存在中文翻译用字的问题。这需要编辑具有的相当的历史学基础,了解历史学的专有名词用法,熟悉了解这段历史。

02

外国语言问题

如今研究世界上古中古史,需要引用大量外文材料,外文不仅仅包括较为常用的英语,笔者接触过的稿件中就有古埃及文、希腊文、俄文、法文、德文等语种。我在本科阶段稍微学习过古希腊语,会一点点的读音和拼写,有些问题还比较容易解决。其他不常用的语言,一是编辑需要熟知这段历史,二是需要编辑与作者反复沟通,保证稿件内容正确。






(二)中国古代法律书稿


此类书稿中出现的易错词(右边较为常用)

推鞠得情→推鞫得情

鞫为审问的意思,容易写为“推鞠”,鞠为皮球、弯曲等意,也通“鞫”,需要核对引文。

说贴→说帖

刑部说帖,容易写为“说贴”,“说贴”一词在经典古籍库中搜索不到。

贴书→帖书

脏吏→赃吏

赵恒锡→赵恒惕

汉灵帝刘弘→刘宏






(三)考古文博书稿


考古文博书稿中存在大量的专有名词,有些书稿图还比较多,不仅审稿难度较大,还需要与作者、排版人员进行反复沟通协调。正如出版家聂震宁所说:

“一部书稿意欲出版,最危险的事就是遇上无知的编辑,而最致命的则是编辑不仅无知而且又自以为是。”

这句话我看过后一直牢记在心,尤其是在面对自己专业的书稿时更是心存敬畏、如履薄冰。


这一学科编辑的平时积累很重要。一是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阅读大量新出论著。编辑的学识也是有限的,集中在某一时段某一领域,但知识是无限的。不说前后段之间研究内容差异较大,很难反复横跳,就是同一时段内的材料,长时间不接触也会生疏。因此需要编辑不断扩充知识。要保证最起码知道哪些新出遗址遗迹等相关信息,不然人名、地名有错别字都难以发现,比如随便翻一本书稿就会发现“后套木噶”的“噶”应当为“嘎”。


1. 人名、地名、遗址名的差错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2. 专有名词的差错

6403.png
6404.png

形式→型式 指的是考古学中的类型式

6401.png

 以上差错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基础。

6402.png

编辑有时候还是需要点直觉,感觉不对的地方一定要去核查,常常是一查一个准。

3. 个别专有名词的辨析

(1)植物考古中常见词:碳化植物(术语在线)

9.png

扩展:碳和炭

10.png


(2)器型和器形

器型,强调“型”,同一种器物类型式上的演变。

器形。外形,不同种类器物,如碗盘罐瓶。也可以用器类来说明不同形状的器物。


(3)型和形

在考古类的稿件中,A型B型,用型,指类型式中的型。

在古文字类的稿件中,A形B形,用形,指字形,形体。

其实两者研究是相互关联的,考古学中类型学的研究,按照遗迹遗物的差异分类、分型、分式,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述。而研究古文字的字形,也按照字形进行分组,归纳字系。





(四)古代文化普及书稿


(1)逻辑问题

有一本书稿是关于《论语》解读的,有些解读内容仔细分析会发现有逻辑问题。建议感兴趣的编辑也可以深入了解一下逻辑学。这个例子就存在着推理过程谬误的情况


图片


原文的逻辑是:观察错误→知道哪一类人(是否有仁德)

评点里的逻辑:①没有仁德→犯错,②有仁德→避免犯错,③没有仁德→犯错,④结论是没有仁所犯错误性质相似。


拆开了看,这段点评就是在自说自话,而且逻辑错误颇多。从原文到①的推理很明显就是错的,从原文里得不到没有仁德就会犯错的结论,而且从①到②是个比较明显的逻辑错误,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肯定前件可以肯定后件),③和①又是完全重复的,④又给出一个新的结论(所犯错误相似)。

(2)古代器物辨析

12.png

甑是带孔的,下面是鬲,上下两部分在一起为甗。文物一般只有近距离接触过实物,才能知晓对应的名称。尤其是青铜器,很容易搞错名称。可以参考《常见文物生僻字小字典》。


书目推荐





(一)编校知识


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一是为了快速熟悉并掌握业务,二是为了快速通过中级资格考试,短时间内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编辑业务的书籍。在平时工作之余也看了不少讲审稿编校的书,如《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出版物质量问题典例面面观》《书稿审校实务教程》等,这些书都对实际的审稿工作起到重要参考作用。由于2022年居家办公的时间较多,也有更多时间充实自己。


2022年读过的书中最推荐的一本是《法学引注手册》,这本书适用于所有社科类学术论著,基本上遇到的所有关于注释的问题,在这本书中都有所解答,而且内容很新,有公众号、博客等自媒体的引用格式。






(二)编辑职业规划


强烈推荐青年编辑阅读这类书,看完之后会思考自己的现状,明确前进的方向。这几本被很多出版社作为新编辑培训用书。


李昕的《做书——感悟与理念》,这本书是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李昕在各大学讲稿的合集,系统阐述了作者对编辑修养、素质和能力的认识。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常看常新,对青年编辑有重要的指导。我现在还时常翻看,很多内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还是要反复揣摩。


聂震宁的《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内容是一位和蔼可亲、经验丰富的前辈,用信的形式,娓娓道来对青年编辑要说的话。同一系列的书还有马国仓主编的《给青年编辑的十六堂课》,这本书里讲了不少编辑成长的故事,讲了很多“镇社之宝”的编辑出版工作,都值得我们青年编辑学习实践。






(三)出版政策法规


黄先蓉的《出版法规及其应用》,这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更新了一些内容,算是比较新的一本书。虽然有些法规政策发生了变化,陆续有一些新的法规政策的刊布,但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基本了解全貌。我是在2022年上半年居家的时候读这本书的,当时用不了数据库,想着归纳总结更新一下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到上班就把这事儿搁置了,年底又居家了。2023年,这一部分的基础工作还是要进行下去。






(四)书籍设计


这类书中有很多“最美的书”的案例,也有一些新潮的设计,各国的风格迥异,不仅能给出版者在做整体设计时很多启迪,也能使编辑结合作者的意趣跟装帧设计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最近在做组稿工作时感受到,做出一本内外兼修的书让作者欣喜,让读者满意,编辑的工作才更有意义。2022年我看了日本的设计者铃木成一的《装帧之美》,设计者会用构图来反映书中的观念,风格与书中氛围相契合,虽然是2012年出版的一本书,但还是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启发。






(五)好书榜单及畅销书


三联书店原总编李昕说过:

“无论你是哪个专业的编辑,文史哲不分家,文史哲各方面的基本读物哪个专业的人都要读。至于怎样选书,我主张从两类书入手,一类是经典读物……另一类是当下备受好评的新书,特别是媒体集中力量介绍的好书。”


2019年度中国好书、2022年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作品《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这本书我读了很长时间,内容多少有点不太好读,将个人传记和敦煌的专业知识交织在一起。我参与过田野考古发掘,对书中提到的很多故事都很有感触。从编辑角度看,又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很多。我也看到了有谈这本书编校质量的文章,但瑕不掩瑜。这本书涉及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编校难度很高。


2021年度中国好书《中国石窟简史》是我爱不释手的一本书,内容不消说,我发表过佛教遗物的专业论文,这书所承载的专业内容本就对我有很强的吸引力。从编辑角度看,内文的图文排版、整体设计、纸张、印刷……,处处展现了出版者的用心,是一本让读者十分欣喜的书。


作为一名青年编辑,这些书让我是既佩服又羡慕。


我还读了一些网上热销的书,对一些出版的理论和经验有了一个立体直观的认识,比如区分读者对象、什么类型的书比较好卖、都有什么营销方式及渠道、各类营销方式对应的是哪类用户群体,等等,这些都是我以前不曾领悟到的,而这也是出版链条中很重要的一环。


作者 | 田娜  吉林大学出版社

编辑 | 夏国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   教育部  |   中国出版协会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