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古旧书爱好者,做收藏时间久了,自己也会做一些书籍保护和修补的小活计。这里把一些心得分几个方面和大家说说。
先说和古籍相关的。
一是古籍的简单修复,主要就是贴页。有些古籍破损或者受潮后变得非常脆弱,纸页看上去稀稀拉拉酷似渔网。用面粉混合水搅均匀后放在温火上煮开,这就是不含任何防腐剂及其他杂质的糨糊。把破损的纸页先摊平,稍微喷点水,然后用和古籍差不多同时期的宣纸(如果没有,用普通宣纸也行)剪裁成要修补的尺寸,刷上糨糊,轻轻贴在纸页的背面,阴干后就大功告成了。
二是古籍的日常保管,简单实用的一招就是将古籍包上报纸,平放在书柜里。报纸本身能驱虫防腐,还能隔绝潮气。时间长了可以撤下老报纸再换成新报纸,实乃既简单又省钱的好办法。
三是古籍日晒法。晒书就要选在三伏天晒,起个大早,把古籍一本本地平摊在一块大木板上,在背光处晾上四小时左右就差不多了。此举能有效防霉防蛀。但是要注意,切记不要在古籍还没有恢复常温就打包入库,否则会弄巧成拙。
没有涂塑的平装书该如何保护好书脊?平装书,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书,这些书的封面、封底、书脊往往都没有涂塑,也没有覆膜,时间一长很容易泛黄并生黄斑,还可能被磨损,有些书的书脊也会变得不挺括甚至弯曲。这时就要用第一条中的制浆法再煮制一些比较稀的糨糊,质地近似于透明,冷却后用小刷子蘸上适量,均匀地涂刷在书脊上,封面和封底也可以刷,但是不能刷太多;刷完后把图书阴干,可以在基本干了的书上压上重物。切记不要放在太阳底下晒,很容易导致书籍的封面封底不再平整。
如果觉得做糨糊太麻烦,也可以用透明的化学胶水,不过只适用于部分平装旧书。
书籍的存放也是门学问,这一点尤以藏书量大的书友最为关注。有些书籍采用了特殊材质装帧,如皮面特装本,这些书就特别怕受潮,对存储空间的条件要求很高,不可太潮湿,否则会招虫,也不能暴晒;几本一套的特装本也不能叠在一起存放或展示。
另外,这些特装本还另需悉心养护,一般每年都要将皮面涂上点油,用碧丽珠就可以。有条件的也可以“对症下药”,羊皮涂绵羊油,牛皮就涂牛油。
放置书籍时,到底是平放好还是竖放好,这也是很多书友存在的疑问。我觉得开本大分量重的书还是平放比较好。有些画册平放久了内页可能会粘连,所以要经常倒腾倒腾,掂对一下上下位置。有些高档画册在存放前,可以将油纸夹在书页里,以防书页间粘连。
如果书籍出现泛黄现象,要做好分类工作,严重泛黄的要挑出来,单独或者集中放在一起,再将没有泛黄的书放在另一堆。此外防尘也是需要关注的细节。书房应少开窗,再装一个抽湿器。那些没有放进书柜里的书,可以包上报纸,在报纸上写上书名,便于寻找,这样保管的书很少会长黄斑。
毛边书该怎么注意上述问题呢?毛边书的纸质并不一定好,时间一长有些照样会泛黄并生黄斑,且毛边书的三面书口参差不齐,也很难把它们排列整齐。怎么办?我的毛边书开始都是平放,后来我就做了一个大纸盒,盒子的大小比最大的那本书稍微大一点,然后将这些毛边书全部竖着放在里边,既防尘而且还能保证它的毛边挺括,不会卷边。
以上这点“雕虫小技”,希望能对众位书友有所助益。
我发现一个邮寄和保存书籍的好方法,使用一段时间效果不错,分享给众位书友。
由于经常在线上售卖书籍,所以我一直琢磨,怎么包装才能让在我这里保存完好的书籍保持原样寄到买家手中。最初我用图画纸包书,先用厚的纸包一层,再用薄一些的纸包两层,最后在外面套上塑料袋;后来用塑料袋装,再用胶带纸密封;再后来发现塑料袋包装不够严实,因为袋子不能正好吻合书本尺寸,于是想到使用保鲜膜就能把书包裹得严严实实,买家收到书籍后往往也非常满意。
受此番启发,自己新近收藏的书也都用保鲜膜包装,看起来类似书店卖的塑封书。书店塑封使用机器操作,不知是否适合应用于家庭。但塑封有个明显缺点,封上以后想打开看就麻烦了,所以塑封只适合出售时包装而不适合用于私藏。
用保鲜膜包装书籍优点是密封严实,能有效防潮、防霉、防虫,保护书角书脊不易被损坏,而且书的封面封底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不必另行记录书名和书号,比用图画纸包装实用、方便许多。当然缺点也是有的——每次看书时都很麻烦。最初我使用食品级很薄的那种保鲜膜,包装时容易打褶起皱,打开后又容易粘成一团,不能重复使用。
后来我改用非食品级的包装,这种比较厚实,边缘贴合紧实,可以循环利用。用保鲜膜包书,好像给书覆上一层锃亮的保护膜,看上去像精装书一样,很上档次,放在书柜里也很赏心悦目。
我家里的旧书,不管是自己以前在废品站淘的,还是后来在各种旧书市场上选的,在书的上书口,总会有一层或淡或重的尘痕。由于书籍长年累月放在书架上,灰尘积存在书口,这种尘痕久而久之就成为书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时间越久的书尘痕就越重。
要清除这种痕迹,也不大容易,用干帕子擦拭不掉,更不能用湿帕子揩拭,据说可以用小的抛光机,一点点把上面一层打磨掉。我没有这种设备,也就没有尝试过是否可行。在我想象中,这种设备对于纸质比较好的书,处理起来应该问题不大,但遇到那些一碰即碎、纸质老旧的书,效果估计也很难说。
联想到现在的新书都有一层塑封包装,有时我就在想,如果所有的旧书也能像新书一样,外面套一层塑封该多好。虽然新书这种塑封袋一直被很多人诟病,尤其是在逛书店时,遇到的都是这样的书,无法打开看里面的内容,逛书店的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但在保护书不受灰尘侵扰方面,塑封确确实实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再厚的灰尘,用帕子轻轻一拭,就变得干干净净;关键还不怕水,用湿帕子擦拭后,会变得和新出的书一模一样。
其实这样的做法在连环画上很早就实现了:一是因为连环画珍贵;二是因为它小巧,外面套一层塑料来保护,很容易就能办到。或者像邮票,用护邮袋装起来,这样的方式理论上也能用于旧书。
有一次我在网上买了一本旧书,收到后发现书的外面包了一层塑料袋,和连环画用的那种一样,上网一搜,发现这种袋子叫自粘袋,有各种型号,一般是用来装衣服的。我大致比了一下书的大小,最后下单了17厘米×24厘米型号的袋子,买回来后才发现,宽度可以,但长度很不实用,装上书后,还要折叠过来粘在一起,这样的袋子只能装很薄的32开的小书。
现在新出版的书种类繁多,大小厚薄各不相同。越是大的书,寻找合适的袋子就越难。后来我再买袋子时,会先用尺子量好书的大小后,再在网店寻找合适的型号。久而久之,我就总结出一些经验:比如对于32开的书,最适合的型号是16厘米×27厘米;16开的书,最适合的型号是19厘米×29厘米……
南方湿气重,书籍保存不好就会起黄斑,严重的甚至会有水渍印,我现在书柜里的书,全部都套上了合适的袋子,再也不用怕湿气和灰尘的袭扰。另外,我发现将旧书装进袋子还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能让松散的书更紧凑、更美观,还能避免产生折痕。那种几本一套的书,如果装在一个袋子里,还能防止书的散失;同时,也解决了塑封不便于阅读的问题。
来源丨 藏书报 公众号
初审 | 夏国强
复审 | 邢自兴
终审 | 赵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