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对尊者、亲者、贤者的名字要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避讳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极端于明清,废于民国。
ONE///为谁避讳
No.1为尊者讳
所谓为尊者讳,指的就是对上级之名进行避讳,包括地位、级别比自己高的人。比如说避皇帝的讳,也叫“公讳”或“国讳”。不但在位皇帝的名字要回避,皇帝祖上的名字也必须回避,与他们名字同音的字,也都要回避。比如,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观世音菩萨,改称观音菩萨;六部之一的民部在唐代就称为户部。
避长官讳,即下属、百姓要避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最有名的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陆游编著的《老学庵笔记》记有一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No.2为亲者讳
所谓为亲者讳,指的是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唐朝号称“诗鬼”的李贺,就因为他父亲名叫晋肃,“进”与“晋”音同而犯家讳,便不能参加进士考试,纵然他才华横溢,也终无用武之地,终生不得志,27岁便郁郁寡欢而死。
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晋朝有个叫王忱的人,一天去看望桓玄,桓玄用酒招待他,王忱忌喝冷酒,便吩咐仆人去“温酒”,谁知桓玄听后突然大哭起来,原来他的父亲叫桓温,一听“温”字就痛哭流涕;王忱自知犯了桓玄的家讳,讨了个没趣,只好匆匆告辞。
No.3为贤者讳
所谓为贤者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孔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读书读到“丘”字的时候,都应读成“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清朝尤甚:凡是天下姓“丘”的,从此以后,都要加个耳字旁,改姓“邱”字,并且不许发音为“邱”,要读成“期”音。于是,天下姓“丘”的,从此改姓“邱”了。到了今天,有姓“丘”的,又有姓“邱”的,原因就是有的改了,有的又改回原来的“丘”字了。
TWO///怎么避讳
避讳的方法常有这么几种:一是改字,二是改音,三是缺笔,四是空格。
No.1改字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韩非、李斯的老师。后世,却被称为孙卿,是为了避汉宣帝刘询的讳,所以改名。
东汉明帝叫刘庄,班固的《汉书》中,把“庄子”称为“严子”。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是避康熙的讳,康熙名玄烨。“玄”要避讳,所以唐玄宗成了唐明皇。
No.2改音
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始皇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多了“征”音。
《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母叫贾敏,故林黛玉凡是遇到敏字都读成米或密。
No.3缺笔
缺笔法是用本字而省缺笔画。此法大约始于唐初,宋代以后颇为盛行。如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于志宁碑》为避讳,书“世”作“卅”。孔子名丘,“丘”就少中间的竖。
《红楼梦》里面提到林黛玉在读书时凡遇到母亲贾敏的“敏”字时都念成“密”,写到敏字时,都会缺一两笔。
No.4空格
空字法是将本字空而不写, 或画以“□”,或书以“某”字,或直书以“讳”字。如汉景帝名刘启,在立他为太子时,有司因避讳而曰:“子某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史记·孝文本纪》)
唐高祖李渊祖父名虎,唐追尊为景皇帝,庙号太祖。唐人撰《隋书》,为避讳,书隋将韩擒虎作“韩擒 ”,空“虎”字。同书为避李世民讳,书王世充作“王 充”, 空“世”字。后人有不解避讳之意者,在传抄或翻刻时,误为“韩擒”、“王充”。
THREE///不避讳的后果
那如果不避讳又如何?
李贺因为他父亲名叫晋肃,“进”与“晋”音同而犯家讳,便不能参加进士考试,韩愈因此愤而作《讳辩》,质问道:“父亲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那如果父亲叫仁,儿子岂不是不能作人了吗?”但他的这篇文章,却遭到了士大夫们的攻击诋毁。
明清时期的文字狱也多因不避讳而发生。雍正年间,主考官查嗣庭摘用《诗经》中的“维民所止”作为试题,经人告发说题中“维止”二字是暗示将“雍正”砍头示众,病死狱中惨遭戮尸枭首,儿子处斩,兄侄流放。
避讳为尊、为亲、为贤没有错,但是在古代被统治者上升为国家意志,给后世了解历史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也闹出很多笑话。
五代时的冯道,历朝为相。一天他的门客给他讲老子的《道德经》,可书的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一句话中竟有三处犯讳。为了避讳,门客灵机一动,将这句话改为“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令人啼笑皆非。
为了尽量减少避讳带来的麻烦,古代帝王家族取名多取单字,这样可减少一半的避讳;另外,多用生僻字,人们平常很少用这些字,这就是古代帝王名字一般人不认识的原因。
编后语:辑的自我敬畏,来源于编辑职业的文化底蕴深厚和编校技术的繁琐、严谨。本篇关于避讳的知识和故事阐述,在书中还有更多记载,古书中也多能寻见避讳的实际案例。当代出版传媒人了解避讳的基本知识,既可以了解古代的文化肌理,又对做好古籍校勘工作有重要意义。这是一种文化底蕴的积淀,它和编校技术知识是一样的,是在长期的边工作边学习过程中日积月累,逐步养成编辑深厚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