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说 /
“羡余”和“赘余”是两种相反的语言现象。如果一个语言组合中有多余的成分而不视为“赘疣”,称为语言的“羡余 ”现象。相反就是“赘余”。编辑比较担心的是某个词属不属于“赘余”,因为出现“赘余”会被质检计错。
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组问答,如果有不同观点,或者有其他词语疑惑,欢迎留言。
问:词语中出现同义语素重复,比如:“亲眼目睹、全都、目前的当务之急、涉及到、可能会、融入到”等,妥否?
答:所列词语除“亲眼目睹”外,都由同义语素构成,但不属一类,不能一概而论,应分而阐之。
01亲眼目睹
“亲眼目睹”。亲:副词,跟表示身体某一部分的名词(口、耳、手、眼)结合后仍是副词,修饰动词,构成偏正(状中)短语(或曰“复合词”),强调行为动作由动作者直接发出。如“亲口答应”“亲耳听到”“亲手制作”“亲眼所见”。
【亲眼】〈副〉(用)自己的眼睛。它的语法功能是充任状语,修饰动词“看”“见”。如“这是我~看到的”“我要~见他”。
【目睹】眼看;眼看着:不忍~。(《当代汉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另如“耳闻目睹”“他目睹了全过程”。
“亲眼目睹”即“自己眼睛看(见)到”。语意完整,语法不悖。
02全都
“全都”如同“聆听”“杀戮”“胸臆”“炙烤”“弃掷”等等一样,属同义复指构词,简称“同义复词”一一由两个等义语素并列的复合词。
“聆=听”,“戮=杀”,“炙=烤”,“弃=掷”。
“同义复词”均为双音节或四字格音节,读之上口。如“弃掷不用”和“弃不用”“掷不用”表意完全一样,而三音节说着就别扭。
再如成语“无边无际”(无边=无际)、“至高无上”(“至高”与“无上”等义)、“走头无路”(“走到头了”就是“无路可走了”)等。
此外,此类构词还有强化基本语素、协调音节的积极作用。不说“都同意”“全同意”,而说“全都同意”,语用心理上觉得表达的意思更充分、更鲜明、更稳实,无可非议。
此类构词还有扩大语义之效,如“聆听”,不只指“听”,而是“仔细、认真地听”;“杀戮”与“杀”语用不同,用于大量杀害。“某人残遭杀害”,不能说“某人残遭杀戮”。
上述例举的“同义复词”,均是由两个语素在意义上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联合而成“联合复合词”。
03目前的当务之急
两个语素构成的“偏正复合词”(或偏正式短语),即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一一用前一个语素来修饰、限制、形容后一个语素,如“目前的当务之急”(当:当前;当时);“许多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免费赠送”(赠送:无代价地送给他人);“很大悬殊”(悬殊:相差很远;差别巨大);“卫生洁具”(洁具:专指澡盆、抽水马桶等卫生设备)(199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8题一一纠错题),凡此种种,均属蛇笔赘余语病。
修饰性成分不可与中心词语义重复,否则便是蛇足之笔。
04涉及到、可能会、融入到
“涉及到”“可能会”“融入到”“累及到”等(另有“来自于”“源自于”),这都是口语表述用词的常态,如说“这事涉及我”,不如“这事涉及到我”说得顺囗;“这都来自一个‘冷’字”或“这都来于一个‘冷’字”,都不如说“这都来自于一个‘冷’字”。
①“涉及到”“来自于”,用于口语时,其“及”“自”均轻读,遂使其语义弱化(虚化),其后分别叠加同义词“到”“于”使其语义得以加强。所以,一场精采的讲演若原汁原味实录成书面语,有诸多类似不洗练之处。以文字为载体的出版物,其书面语中遇此类叠加情况,将“到”“会”“于”字删去即可;但在小说、戏剧中人物对话可保留之。
②再如“凯旋而归”,有人说“旋”有“归”义,“凯旋”即“战胜归来”,如“欢迎凯旋的体育健儿”。
著名语言学家郝铭鉴先生将此类词语归为“脱义修辞”。有些字词其古义今已不用(是语言化石)或鲜为人知,在今人的词语中为凑音节、读之上口(一般凑成四字格),将其义虚化而保留之。故“凯旋而归”这个人们习用常说、司空见惯的词语在某些语境中不宜视作病句。
05修辞“反复”
上述词语中语素同义重复与修辞中的“反复”不同。为突出、强调某种思想感情,有意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如“最最敬爱的毛主席”;“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国歌歌词);“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作者丨 张遵融,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