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课堂
编辑PK软件来捉错,你来试试?
发布时间:2025-07-04

以下为笔者根据需要虚构的一篇文章,内藏30处编辑工作中常见的文字错误,主要是易混词、同音字、单位符号、搭配不当等问题,行文逻辑如有不妥之处请忽略。笔者用某审校软件扫过之后,软件挑出10处错误,还有20处错误软件无法扫出来。大家可以试试能挑出多少问题,后附修改方案和详解。


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盈利企业。具体地点在北京市朝阳区A街与C路交汇处。成立当日,正直公司附近一座大桥胜利合拢。据说公司经过近五年左右时间的筹划和建设,才组建起来,实际上不只五年。期间,公司制定了很多设计方案,几经修改完善。


2017年1月,新上任的总经理对公司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地了解。他指出,公司需要充分汲取成立以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作法经验,再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对标一流上下工夫。并强调,领导干部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逃避和推托。叮嘱每名操作工人都要切忌不要违犯操作规程。他提到,很多人总说工作太忙,以至没时间学习,但时间是挤出来的,必需要加强日常学习。


2017年,公司以合格水为标准结算,减少投资资金占用465万,单位注水成本下降0.6元/立方米。特殊岩性油藏取得突破,858井试采日油达到27吨/天,日产气7000方。


公司涉及的税费种类主要有14个: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车船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石油特别受益金、安保基金。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相关规定,依法合规的增加了资产租赁业务范围,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条件。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固定资产6千万元,员工562人,其中合同化用工402人,其它用工160人。


图片

修改方案和详解

图片


1.“盈利”应改为“营利”。


“盈利”应改为“营利”。在日常使用中,“盈利”“赢利”“营利”三个词语比较难区分。“盈利”为名词,指扣除成本后获得的利润,也作“赢利”。“赢利”为动词,指获得利润,侧重在形式上赢得优势,如今年由亏损转为赢利。“赢利”当名词用时同“盈利”。“营利”为动词,指谋求利润。如非营利单位。“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盈利”和“赢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

2. “交汇”应改为“交会”。


“交汇”一般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侧重于融合。如长江口是咸水和淡水交汇的地方。有时也比喻性地用于文化等事物的汇合。如:在这个时代,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断交汇。“交会”一般指道路、交通等的会合或相交,侧重于接合。如郑州是京广、陇海两条铁路的交会点。

3.“正直”应改为“正值”。


“正直”意为公正坦率;“正值”意为适逢、刚巧,正到什么时候。

4.“合拢”应改为“合龙”。


修筑堤坝或桥梁时,人们把留在最后的缺口叫“龙口”。因此,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作合龙。“合拢”指合到一起,闭合。如合拢书本。

5.“近五年左右”应改为“近五年”或者“五年左右”。


此为语病问题。

6.“不只”应改为“不止”。


 “不只”是连词,用于递进关系的复句中,意为不但、不仅。如“不只生产发展了,生活也改善了”。“不止”有两个意思:一是作动词用,意为继续不停,比如“大笑不止”;二是作副词用,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比如“他恐怕不止六十岁了”。

7.“期间”应改为“其间”。


“期间”指某段时期里,比如“农忙期间”“抗战期间”。“其间”是“那中间”“其中” 的意思,也指某一段时间。具体使用上,“其间”前面不能加修饰语,“期间”前面必须加表示时段的修饰语。

8.“制定”应改为“制订”。


“制定”侧重于“定出”,强调动作的完成,常用于法律、法规、政策等。 “制订”意为创制拟定,强调动作的过程。


No.2

  第2段  


9. “地”应改为“的”。


这里句中动词为“进行”,“了解”为名词,“详细的”是“了解”的定语,所以用“的”。

10. “作法”应改为“做法”。


“做法”指制作物品或处理事情的方法,比如“掌握紫砂壶的做法”“不干扰百姓,这种做法很好”。“作法”旧时指道士施行法术。

11. “再”应改为“在”。


同音字打错的情况在书稿中很常见,编辑要注意这类错误。

12. “下工夫”应改为“下功夫”。


“下功夫”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比如“要把技术学好,就得下功夫”“他在书法上下过一番功夫”。“工夫”意为时间(指占用的时间),比如“他三天工夫就学会了游泳”,或者指空闲时间,比如“明天有工夫再来玩儿吧”,还有“时候”之意,比如:“我当闺女那工夫,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功夫”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是一个词条,之前版本的词典有“下工夫”,现在已改为“下功夫”。

13. “推托”应改为“推脱”。


“推脱”指推卸,不肯承担责任,侧重于推掉、摆脱,使与己有关的事情变成与己无关,如推脱责任、推脱干系。“推托”指借故拒绝或推辞,不直接加以拒绝,而婉言表示不接受,后面常带上托词或拒绝的原因,所拒绝的多是让自己做而不愿做的事情,如“她推托嗓子不好,怎么也不肯唱”。

14.  “切忌”应改为“切记”。


“切记”指牢牢记住,如“遇事切记要冷静”;“切忌”指切实避免或防止,如“切忌滋长骄傲情绪”。

15. “违犯”应改为“违反”。


“违反”和“违犯”都是动词,都有“不遵守或不依从”的意思,但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有别:“违反”表示跟某种行为规范不合,如“违反客观规律”“违反操作规程”“违反政策”,搭配的多是表示一般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跟群众利益相关的词语;“违犯”表示触犯法律法规,如“违犯法律”“违犯治安管理条例”。

16. “以至”应改为“以致”。


“以至”为连接词或短语(连接的词语不止两项时用在最后两项之间),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有“直到”“直至”“甚至”的意思,所连接的结果多是上面词语或分句所说情况的延续或程度的加深,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以致”为连接分句,用在后一分句开头,含“致使”的意味,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如“只听一面之词,以致判断错误”。注意,有“以至”“以至于”“以致”,没有“以致于”。“以至于”同“以至”,表示程度,“以致”表示结果。

17. “必需”应改为“必须”。


“必须”是事理上的必要和情理上的必要的意思,强调的是行动的必要性,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必需”是一定要有、不可少的意思,强调的是事物的必要性,如“煤铁等是发展工业所必需的原料”。


No.3

  第3段  


18. “万”应改为“万元”。

19. “元/立方米”应改为“元/米³”。


注意单位名称与中文符号的区别,不能把两者混用。“0.6元/米³”用的是中文符号,“0.6元每立方米”用的是单位名称。

20. “日油达到27吨/天”应改为“日油达到27吨”。


因为“日”已表示“每天”的意思。

21. “方”应改为“立方米”。


注意书稿中口语要改成规范书面语。


No.4

  第4段  


22. “14”应改为“15”。


从后面列举数量得知,此种错误在书稿中很常见。

23. “教育附加费”应改为“教育费附加”。


注意审稿时核准名称。

24. “石油特别受益金”应改为“石油特别收益金”。


同音字打错导致名称有误,编辑要善于质疑,尤其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名词,要核准。


No.5

  第5段  


25. 《公司法》应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应用规范全称。

26. “的”应改为“地”。


“的”“地”“得”用法错误是书稿中常见的错误。

27. “奠定了条件”应改为“奠定了基础”或“创造了条件”。


属于搭配不当。


No.6

  第6段  


28.  “截止”应改为“截至”。


“截至”即“截止到”。比如,报名日期截至(截止到)5 月10日。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

29. “6千”应改为“6000”。


阿拉伯数字可与汉字数字“万”“亿”连用,但不得与其他汉字数字连用,比如,“300元”不能写成“3百元”,“3000元”不能写成“3千元”。

30. “其它”应改为“其他”。


词典上没有“其它”词条,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误写为“其它”,需要注意。


审校软件未扫出来的错误有20项,分别是第1、3、5、6、7、8、9、13、15、16、18、19、20、21、22、23、24、25、28、29项。主要是有些同音词不好区分,还有些出版规范方面的问题,软件扫不出来。这些都需要编辑凭个人经验对书稿加以修改。因此,目前的审校软件对于编辑审稿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代替编辑。

作者 | 王海英 石油工业出版社

初审 | 夏国强

复审 | 邢自兴

终审 | 赵玉山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   教育部  |   中国出版协会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