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也可以简称为“表”,是记录数据或事务分类的一种有效表达方式。
由于表具有简洁、清晰、准确的特点,同时表的逻辑性和对比性又很强,因而表在科技书刊、教辅图书和其他文献中被广泛使用。如果表选用合适、设计合理,不仅会使文章的论述清楚明白,还可达到美化版面、节约版面的效果。
表格在书刊中所起的作用与插图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代替或补充了文字叙述。对表的选择和规范化要求与插图有许多共同之处,由于各种原因作者提供的表格五花八门,作为编辑,应该在加工文稿的同时也要对表格认真、仔细地进行审理和加工。
1.表格的精选
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不是表格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其必要性进行精选。
如果能用一两句话说明的内容就不必列表。
2.表格的设计要求
表格的设计应该科学、明确、简洁、具有自明性。
(1)重点突出;(2)内容简洁;(3)设计科学;(4)表达规范。
3.表格的形式选取
(1)无线表
如果表格中项目和数据比较少,内容也比较简短,就可选用无线表的形式,如表1。
(2)系统表
对于表述隶属关系的多层次事项,应该采用系统表的形式,如表2。
(3)卡线表
通常,大量使用的是卡线表。卡线表的功能比较齐全,多数表格内容都可采用卡线表的形式表述。卡线表的典型形式如表3所示。
卡线表各组成要素的名称如图1所示。
卡线表中,横向各栏之间用栏线隔开,竖向各栏之间用行线隔开,在表身中形成许多小方格,将各种数据和事项分别填入它们应在的方格内。栏头(俗称斜角)有一条斜线,在斜线的右上方用最简单的词语标明横向栏目的属性和特征,斜线左下方则标明竖向栏目的属性和特征。
优点:卡线表的各项数据之间分隔得很清楚,隶属关系一一对应,读起来不易串行。
缺点:卡线表的横线和竖线较多,且栏头有斜线,显得繁杂,不简练。因此,现在国际上和国内科技编辑界都推荐使用三线表。
4.推线使用三线表
三线表是卡线表的一种,由一般卡线表经简化和改造而成。它以卡线表为基础,栏头取消了斜线,省略了横、竖分隔线(即行线和栏线),通常一个表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三线表”由此而得名。其中顶线和底线为粗线,俗称“反线”;栏目线为细线,俗称“正线”。
其实,三线表并不一定只有3条线,必要时可以加辅助线,但无论加多少条辅助线,仍称三线表。
在表4中,项目栏内的4条横线和表身中的1条横线,都叫做三线表的“辅助线”。
无论卡线表的栏头多么复杂,只要精心安排,都能实现卡线表向三线表的合理转化。
三线表几乎保留了传统卡线表的全部功能,克服了传统卡线表的缺点,而且还增强了表格的简洁性。所以,科技书刊中应当普遍采用三线表。
三线表组成要素的名称如图2所示。
5.三线表的规范格式
(1)表序与表题
“表序”即表格的的序号。表序按表格在文中出现的先后从阿拉伯数字“1”开始连续编号,如“表1”“表2”等。如果一篇论文只有一个表,则表序编为“表1”。对图书,表序可按章或节连续编号,章号与表号间用半字线“-”或小圆点“.”连接,如第2章中的表,其表序编为“表2-1”或“表2.1”等。如果该章只有一个表,则表序编为“表2-1”或“表2.1”。
“表题”指表格的名称,表题应准确得体(能确切反映表格的特定内容),简短精练。每个表格必须有表序和表题。表序与表题之间留1个汉字的空格,期间不用任何点号。
表序和表题排在顶线的上方,对整个表格左右居中,其总体长度不宜超过表格的宽度,若表题字数太多则应转行排。
(2)项目栏
“项目栏”指表格顶线与栏目线之间的部分。项目栏中一般要放置多个“栏目”。所谓“栏目”,就是该栏的名称,它反映了表身中该栏信息的特征和属性。其中有的栏目相当于插图中的标目,由量的名称或符号和单位组成。量的名称或符号与单位符号采用“量/单位”的形式,如“速度/(m·s-1)或v/(m·s-1)”等。
三线表中的栏目有单层的,也有多层次的。多层次的栏目彼此之间要用辅助线隔开(参见表4)。
(3)表身
三线表内底线以上、栏目线以下的部分叫做“表身”,它容纳了表格内的大部分或绝大部分信息,是表格的主体。
a.表身内的数字一般不带单位,百分数也不带百分号(%),应把单位符号和百分号等归并在栏目中,如下图11题中的表格所示。
如果表格内全部栏目中的单位均相同(指包括词头在内的整个单位都一样),则可把共同的单位提出来表示在表格顶线上方的右端(右缩一个汉字的空格,不加“单位”二字),如下图8题中的表格所示。
b.表身中同一栏各行的数值一般都处在共同的标目之下,应以个数位(或小数点)或者以“~”等符号为准上下对齐,而且有效位数应相等;同一栏的数值处在不同的栏目下,不要求上下对齐,可各自相对栏宽居中排。
c.上下左右相邻栏内的文字或数字相等时,应重复写出,不能使用“同上”“同左”等字样或“"”符号代替,但可采用共用栏的方式处理。表身中的数据书写应规范。小数点前的“0”不能省略;小数点前或后每隔3位都应留出适当的间隙。
d.表身中无数字的栏内,应区别情况对待,不能不顾缘由轻易写“0”或画“-”线等填空。
e.表身中如果信息量较大、行数较多时,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与查找,可有规律地每隔数行加1条辅助线分隔开,或每隔数行留一较大的行空。
(4)表注
一般表格中的内容尽管已经比较丰富,但由于格式规整、表达简练、格式化要求很高,因而表格中的某些内容就常常需要注释、补充,整个表格有时也需要做总体说明。
有关标准规定: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的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附注于表下。
如果表注不止一条,则可给每条表注编上序号,顺序排在表下。
6.特殊表格的技术处理
一个表格应尽量形体完整,没有特殊需要不要分隔成两部分或更多部分。表格的编排一般应随文列出,要紧接在第一次提到它的文字段落后面。同时,应该尽量与涉及的文字段在同一个段落,或编排在同一个页码上,以便于阅读。
有时由于表格较大,或限于文章结构,也可以把表格编排在涉及的文字段落稍后的地方,这时仍应该争取与涉及的文字段放在同一章节中。作者提供的表格经常会超过版心的界限,而内容又无法压缩,只能在排版时进行技术处理。
(1)续表
如果一个表格宽度不超版心,而长度在一页内排不下时,则可以采用续表的形式排版。办法是在该表出现的页上选合适的行线处断开,用细线封底,而在次页上重排表头,以便于阅读,并在表头上方居中加注“续表”字样,表序和表题则可省略。
(2)卧排表
如果一个表格宽度超过版心而长度小于版心,则可考虑选用卧排的形式排版。卧排表的正确方位应是“顶左底右”,即表顶朝左,表底朝右,不管表格是在双页码上还是在单页码上都应如此。如果卧排的表也很长,还可以采取续表的办法解决。
(3)对页表(也称和页表)
如果表的宽度相当于2个版心宽时,则可以把该表格跨排在2个相邻的页码上。对页表应从双页码起排,即采用“双跨单”的排法(如图3所示),这样才能保证该表格处在同一视面内。
(4)插页表
如果一个表格的宽度、长度都超过版心很多,上述的几种办法都不能解决时,只好采用插页表。插页表不受版心的限制,根据表格的实际大小决定印制的尺寸,将表格单独印好后插装在它所属的2个页码之间。由于该插页表尺寸大于开本,因此需要折叠成在开本尺寸之内。
这种插页表最好不用,因为装订时很麻烦,而且容易装错位置。此外,读者经常翻阅时,折口处很容易断开。
(5)横表分段
当表格横向项目过多而竖向项目较少时,可把表格从宽度方向切断,然后转排成上下叠至的两段、三段或更多段,段与段之间用双细线(正线)分隔开,每段的竖向栏目应当重复排出,如表5所示。
(6)竖表转栏
当表格竖向项目过多而横向项目较少时,可把表格从长度方向切断,然后平行地转排成两幅或三幅,幅与幅之间用双线(正线)分隔开,每幅的横向栏目应当重复排出,如表6所示。
(7)表中图形的处理
有时候表格中夹带有图,如果图形大小与表格结构相匹配,问题就自然解决;但如果图形较大,或者形状过扁或过高,表格中相应位置上容纳不下或占的版面太多,则可采用脚注的办法解决,如表7所示。
总之,虽然有些特殊的表格都能在排版时得到较好的处理,但仍希望作者最好把表格设计得简单一些,能去掉的栏目尽量删除,或是把一个大表拆成两个或三个小表,这样既避免了排版的麻烦,又可使读者一目了然。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三线表的合理设计,因为目前国际上和国内科技编辑界对于科技书刊均推荐使用三线表。但不能理解为各种场合、各种图书资料中凡是卡线表都要求设计成三线表。事实上,鉴于科技书刊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用三线表最为合适,而在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三线表则未必合适,比如复杂的计划表、数据或情况统计表、课程表,以及作为工具使用的表格(如计算表等)若仍采用三线表的形式,恐怕就不一定适用,即便能够排出,使用起来也不一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