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课堂
单片机类书稿常见编校差错分析
发布时间:2025-02-21

下面结合笔者加工的几本单片机方面的书稿,谈谈这类书稿中的常见编校差错:



名词术语问题


01

51单片机/51系列单片机/MSC-51系列单片机/8051单片机/MCS-51系列单片机,含义一样吗?书稿中混用该怎么处理?

MCS-51系列有很多单片机,早期的是8051,后面的都是在8051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比如说80C51,它们同属于MCS-51系列,简称51系列。8051和80C51在外观、引脚上都一致且兼容,只是80C51比8051功耗稍低。为了统一起见,可统一为51系列单片机。(上述观点总结了多位作者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8031、89C52、AT89C52单片机虽然没有51二字,但是也属于51系列单片机,AT表示是Atmel公司的产品。

02

I/O端口、I/O接口含义一样吗?

不一样。连接外围设备与CPU的转换电路称为I/O接口,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单独的芯片,也可以是门电路,对于PC可以使用一些电路板作为I/O接口。I/O接口中有一些寄存器或缓冲器,可以通过地址访问,称为I/O端口。在具体加工中,不宜将二者统一,如有疑问,需要作者自行核实其中的用法是否准确。

03

片上系统SOC→单片系统(SoC)。


依据“术语在线”。

04

UART(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设备)。

05

超级低功耗MCU→超低功耗MCU。


依据STMCU中文官网。



图稿问题


(1)引脚图画法规范吗?

101.jpg


答:不规范。主要有两点:第一

102.jpg

这个引脚的符号应为正方形;第二

103.jpg

上面缺少横线。依据SJ 50597.27—1994《半导体集成电路.JC4067型CMOS16选1模拟开关详细规范》(SJ表示电子行业规范。电子工业部前身是第四机械工业部,SJ是“四机”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中芯片引脚的画法:

104.jpg

引出端用的是正方形而不是长方形,也不用横线引出。

105.jpg

(引出线不规范)

106.jpg

引出线为直线的一般称为“逻辑符号”或“引脚示意图”。之前加工的一本“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稿子,里面也有类似问题:

107.jpg


作者回复:

108.jpg

作者回复不能作为标准规范,但是可以作为前后统一的原则,同类图稿的样式前后应该统一。


另外,参考 SJ 20160—1992《半导体集成电路JT54S194和JT54S195型S—TTL 移位寄存器详细规范》中引脚图的画法:

109.jpg

上半部分用的就是半圆,并未加横线。

所以,

110.jpg

这种形式在具体加工中统一即可。


(2)在单片机书稿中还会出现大量的仿真图。仿真图中的符号与国家标准符号不符,也不宜直接改为标准符号,可在第一次出现仿真图的位置加注说明“仿真图中涉及的电路图形符号与国家标准符号不符,二者对照关系参见附录A。”这里附录A(这里序号根据书稿具体情况而定,也可能是附录B、附录C等)是需要编辑自行根据书稿涉及的符号整理的内容。具体样式可参考如下(国家标准的画法均源自GB/T 4728.1~13):


名称

国家标准的画法

软件中的画法

发光二极管

111.jpg
112.jpg

二极管

113.jpg
114.jpg

极性电容器

115.jpg
116.jpg

晶振

117.jpg
118.jpg

电感器

119.jpg
120.jpg

带磁芯的电感器

121.jpg
122.jpg

按钮开关

123.jpg
124.jpg

晶体管

125.jpg
126.jpg

电动机

127.jpg
128.jpg

蓄电池

129.jpg
130.jpg

扬声器

131.jpg
132.jpg

或非门

133.jpg
134.jpg

与门

135.jpg
136.jpg

或门

137.jpg
138.jpg


 以上所列符号是单片机书稿仿真图中常见的对照关系。其中

139.jpg

空心的是正极,斜线填充的是负极。极性电容器别名“电解电容器”。


(3)单片机书稿中除了一般电路原理图、电路仿真图,出现最多的就是程序流程图。这类图稿的加工需要重点关注其中流程框的外形及框内的文字(看校样的时候要重点关注,排版人员可能录入错误)。举例说明如下:


实例1:

140.jpg

图中红框部分的流程图有问题。这里有两个分支,但是没有判断条件(何时结束,何时返回),故这里有问题。而且判断的外框应为菱形(具体外框形状的规定可参考标准GB 1526—1989《信息处理 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类似这种问题,编辑是不好修改的,需要返给作者修改,修改后的图稿如下:


141.jpg


实例2:

142.jpg

这个是在审读校样中发现的问题。其中

143.jpg

加框部分疑似有误,核查原稿为

144.jpg

这里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一校样将图中判断条件的英文Y改为是,N改为否(校样中并未标注KEY中的Y,也没有标注统一替换),估计排版人员理解错误,将KEY中的Y也改为了“是”,校对也没有发现校样中的错误。实际稿中情况如下:

145.jpg


文字符号问题


01

VCC/VCC/Vcc/VCC应该用哪个?

在一般的文字叙述及电路原理图中用VCC(字母V大写斜体,CC大写正体作为V的下角标);在芯片引脚图中用VCC(字母V大写正体,CC大写正体作为V的下角标),需要说明的是CC一定是大写,没有小写的情况。这里依据的是SJ 20285—1993《半导体集成电路JT54LS42、JT54LS138和JT54LS139型LS-TTL译码器详细规范》。该标准中的用法如下:

146.jpg
147.jpg

02

数字信号输入线D0/D0/D0哪个规范?数字是平排还是排下角标?

应改为D0。依据GB/T 3431.2—1986《半导体集成电路文字符号 引出端功能符号》:

148.jpg

03

芯片引脚中1Y1的写法规范吗?

不规范。应改为1Y1 。依据GB/T 3431.2—1986《半导体集成电路文字符号 引出端功能符号》



代码中的问题


代码是单片机书稿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举几个真实稿件中发现的问题:


(1)

149.jpg

经过与排版人员的沟通,确认了第一行的括号是半角的,第三行的括号是全角的;逗号不是半角,应该改为如下样式:

150.jpg


单片机的书稿一般是方正软件排版,之前有的编辑说过,方正排版标点不区分全半角,那这个程序怎么还有这个问题?经过与排版人员的沟通,方正排版的英文和程序体区分全半角,其他包括数学公式等不区分全半角。


(2)

151.jpg

作者在校样中提出++之间距离过大不应有空格。这个与排版人员沟通,确认是软件排版的原因,现在稿子中++之间没有加空格,是排版后自身的空距。


基于这个问题,笔者参考了其他已出版书里面代码部分:

152.jpg

其加号距离很近,和现在校样中不一致。这个也咨询了排版人员,排版人员回复: 

153.jpg

这两个出来的效果不同有两个原因:第一,左边是方正的NPS,右边是方正的S10;第二,字体不一样。



其   他


(1) 芯片型号STM32 F207ZET6→STM32F207ZET6(字母均大写)

(2) 芯片型号 STM32 F2→STM32F2(字符之间不留空)

(3) ISO 7816接口→ISO7816接口(数字与字母之间不加空)

(4) ARMCortex-M微控制器→ARM Cortex-M微控制器(Cortex是ARM公司一个系列处理器的名称,并列提及时之间应加空)

(5) ARM Cortex M3内核→ARM Cortex-M3内核

(6) 单片机书稿中常见的表述不一致的问题(类似表述未查到相关规范要求,一本书中统一为好):

①IIC、I2C、I2C前后写法不一致,可统一为I2C。

②P1端口/P1口前后表述不一致,可统一为P1口。

③第1脚/第1引脚前后表述不一致,可统一为第1引脚。

④外部中断0/外部中断INT0/外中断0前后表述不一致,可统一为外部中断0。

⑤中断优先级寄存器IP/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IP前后表述不一致。

⑥中断允许寄存器IE/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IE前后表述不一致。

(7)歩距角→步距角

(8)档位→挡位[依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

154.jpg


作者 | 绳超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初审 | 夏国强

复审 | 邢自兴

 终审 | 赵玉山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   教育部  |   中国出版协会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