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课堂
“东方甄选”直播卖书火了,图书销售的新机会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11-18

 

  //  

“卖空了,还没等董宇辉正式介绍,就把社里现有的库存全卖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少儿出版中心副主任温婷指的是《DK地球大百科》,“东方甄选”直播当天,这套书只是上了链接,就卖了5000多册。她判断:“如果库存更多,相信销售数据会更好。”当晚,社里和“东方甄选”团队沟通,为其备货2万册。相较其他出版物,“DK”系列印刷周期更长,出版社和印厂反复沟通,缩短加印时间,尽量在20天内完成补货。

 

此外,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儿童版世界简史》与《儿童版中国简史》打包上架的套装书6月销量达14万套,后期的备货也在加紧赶制中,会陆续到库。温婷说:“销售结果确实超出社里的预期,后面我们会加紧与‘东方甄选’的沟通,尽量为直播间提供充足的库存保证。”

 

卖空,加印,紧急加印,保库存……

 

相似的事情,多家与“东方甄选”合作过的出版机构都曾经历过。

 

6月17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东方甄选”直播间短暂地上架了一会。责编陈佳妮介绍,因为库存不够,一下就卖空了,主播只是提了几句,没有展开说,售出了近7000册。社里紧急加印了6万册,7月初印刷完毕,配合“东方甄选”直播间在内的各平台销售。7月1日,该书正式上架,7月4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东方甄选”的购买页面显示“已售3.3万”。

 

“‘东方甄选’爆火后,直播间需求量很大,销量是超出预期的。”

新经典相关负责人玲玲记得,《活着》(2022版)6月16日上播,6万本很快售罄。事实上,像《活着》《平凡的世界》《月亮与六便士》这类畅销书平时备货量就大,没想到也出现了断货。开播后,《活着》的销量还在稳定增长,10天累计售出12.1万册。

 

“这次直播带货远超我们预期,非常意外。”

北京时代华语负责新媒体销售的总经理刘军介绍,公司和许多头部达人合作过。像《美得窒息的唐诗宋词诗经》这类大众类图书,“顶流”KOL一场直播能售出5000套就属于“销量可观”,而“东方甄选”当天就销了超过1万套。开播一段时间后,该书售出11.5万套,库存空了,购买界面显示“预售中”。刘军和部门对接,印厂紧急加印,原本10天的印刷周期压缩到6天,并以几天一批的频率入库,加上其他渠道的铺货,“前后要了30万套”。补货后,这套书在“东方甄选”重新上架,不到一周时间,又售出了5万套。目前,该书销量累计17.7万套。

 

6月22日,晚上11:43, 北京时代华语总裁冉子健发了一条朋友圈,他拍摄了一段库房里的场景。灯全开着,如同白昼,100多人穿着统一制服,连夜抢发订单。这条朋友圈的配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此盛况,又喜又忧。”“喜”很好理解,记者问他,“忧”又从何来呢?他回答:

“短时间承接这么大的量,对印制、快递发货都是一种考验。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备那么大量的纸,印厂也不可能快速印完。”

新媒体销售改变了发货模式,过去是把“大件”发给销售客户,而现在则是直接面对读者,“17万套可不是小数字”。

 

对于华文出版社来说,这次与“东方甄选”的合作,“既符合社里预期,又超出预期”。华文出版社发行部副主任陈杰介绍,“符合预期”是因为此前和渠道谈好加印1万套,“超出预期”是因为主播推荐的时间不到10分钟,销量就达到了上万套。6月19日,华文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推送,标题是《机不可失!!!“东方甄选”直播间半小时抢光1万套的,〈晚清最后十八年〉,来了!》。

 

从选品到上架

 

“很早之前,我们就建立了联系。”读客文化营销编辑王敏回忆,那时“东方甄选”的粉丝刚到1万。同事在直播间看了一会,发现主播讲解认真,从选品也能看出来,经过精心筛选。同事判断,这个号一定会火起来,于是主动联系对方。考虑到“东方甄选”选品看重质量,读客推了不少自家的“王牌产品”,也由此成为“东方甄选”第一批合作供应商。

 

“上周卖了《丝绸之路》,讲了一会儿就卖了几千册。《生死疲劳》《知行合一 王阳明大全集》(共三册)也都卖得很好。”

王敏提到最近上架的产品。更早之前,读客在“东方甄选”上架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大礼盒”也属于“热销品”。

 

记者提到了《人体简史》。王敏说:

“(《人体简史》)其实是选品老师主动来了解的。”

她介绍,《人体简史》的作者写过《万物简史》,这本书获过文津图书奖,“应该被更多读者看到。”这与“东方甄选”选品团队的想法不谋而合。收到样书后,对方很快安排了上架时间,反复确认库存和发货时间。

“他们很少卖预售的书,应该是怕粉丝等待太久影响体验。”

王敏猜测。开播后,《人体简史》一度卖到断货,读客安排了紧急加印,累计售出1.6万册。她发现,“东方甄选”推过后,社交平台也多了很多对《人体简史》的讨论。

 

果麦策划的《法治的细节》在“东方甄选”上架,累计销量超过6万册。果麦营销总监李佳介绍,去年11月底,俞敏洪也推荐过《法治的细节》,“当时卖了也有1万多本。”

 

据玲玲介绍,新经典自2021年11月与新东方直播间建立合作,“俞敏洪”直播间、“东方甄选之图书”直播间都曾推荐过新经典图书。目前,新经典在“东方甄选”上播的品种有《平凡的世界》《活着》《月亮与六便士》《金字塔原理》《狼图腾》《解忧杂货店》等。她补充了一句:“这些品种里,有主播点名要的,也有我们推荐的,最终由双方团队一起确认上播品种。”

 

采访中,冉子健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

“《美得窒息的唐诗宋词诗经》之所以在‘东方甄选’爆量,完全得益于‘东方甄选’的老师们对这套书价值的肯定及生动解读。”

“生动解读”的前提是,主播对这套书足够了解。冉子健介绍,《美得窒息的唐诗宋词诗经》是一套双语古诗词,对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并不清楚许渊冲老先生的英语翻译好在哪里。而“东方甄选”的主播团队兼修东西文化,既懂得汉语诗词之美,又深晓英文翻译之美。在两种文化背景的解读下,真正释放出了这套古诗词的价值及双语之美。

 

谈到与“东方甄选”的合作,华文出版社的经历可以用“顺利”一词形容。“从建立联系到样书寄过去,就用了1天时间。”陈杰回忆,当时社里收到渠道信息,迅速召开会议,测算图书成本、加印周期后,立即回复对方可上架的时间。渠道要求库存上万册,5天之内必须发货。当时,社里只推了1套书,即《晚清最后十八年》。陈杰答:

“选中这套书的原因并没有和我们说。不过,之前俞敏洪老师的文章里推荐过,并且董老师表示他也看过这套书。”

“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最近‘东方甄选’在推一些哲学类的书。我社以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类图书为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在我们给他们的推荐书单里。”

陈佳妮介绍,尼采是一位划时代的哲学家,《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其代表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邀请哲学学者孙周兴翻译。这位教授专治德国哲学,翻译了大量包括尼采、海德格尔等在内的德国哲学家的经典著作,译文质量可靠,学术性强,此前其译本已在图书市场畅销多年。几年前,上海人民社重新设计了几部尼采著作的装帧,其中包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悲剧的诞生》《权力意志》等图书,使得这个版本更精致、也更有辨识度。“我想被选中,可能这些因素都有影响。”陈佳妮给出了她的回答。

 

不像一个“卖货”的场子

 

“他好像没有专门讲这本书,但又好像把这本书的精髓概括到位了。”

温婷如此概括董宇辉推荐《儿童版世界简史》,这本书本身在抖音平台就有较好的销售表现,2021年销售15.6万册。电子工业出版社曾和多位KOL合作过,董宇辉的讲书方式有所不同。

“拿起书,他讲清醒的哲人、浪漫的诗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历史中漫步。孩子会发现,原来我们从过去走到今天,一切都有迹可循。”

温婷用“信手拈来”“出口成章”形容董宇辉的讲解。

 

一个商业化的直播间,常常会以卖货为主导。每个产品的上播次数,讲解时长有严格限制,甚至精确到以“秒”计时——这些都会被写进合同里,变成一条条具体的条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双方都习惯了这种模式。但在“东方甄选”直播间,这种固定模式被打破了。

 

几场直播跟下来,玲玲观察到,“东方甄选”直播间不像一个“卖货”的场子,里面商业性的部分很稀薄,更像大家在一起聊天。在“东方甄选”直播间,《活着》《平凡的世界》等书,随时可能拿上来播。例如,上一秒主播还在卖农产品,下一秒就把书和农产品摆一起讲。

 

记者此前也注意到类似的场景。在“东方甄选”直播间,主播小七正在介绍一款食品,观众留言想看地球仪。她拿过地球仪,讲“全球变暖”的英文,讲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在白板上画下《格尔尼卡》里的“和平鸽”。有观众在留言区评论,说她画得像“一只塑料袋”。小七很认真地解释,油画里的“和平鸽”就长这样。

 

董宇辉讲到《平凡的世界》《活着》这类书时,会持续不断地讲,甚至长达十几分钟。他曾经用18分钟讲解《月亮与六便士》,中间触发了平台的预警机制——对于讲解一个产品来说,18分钟太长了。很难想象这样的行为会在一个商业化的直播中存在——讲解一个产品的时间长了,势必挤压其他产品的讲解时间,在线人数高的时段就那么长,这意味着直接影响GMV。

 

“‘东方甄选’确实没有收取任何坑位费,哪怕爆火了,佣金也只是和默认佣金持平。”王敏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卖图书和卖农产品有相似点——利润空间小。但他们还是不遗余力地做,无论是推广阅读这件事,还是扶持“三农”。“感觉他们在做非常有意义的事。”王敏讲到自己,像很多观众一样,她把“东方甄选”直播间当做学习的地方。有几次,晚上一个人在家做点什么事,她会打开直播间,把董宇辉的讲解当成背景音。

“他讲东西很发散,不会单纯拘泥在产品上,会联想到很多,天马行空的,还会结合自身的经历。”

 

王敏以《人体简史》举例,董宇辉直播时提到姥姥去世前的一个细节——弥留之际,她终于等到董宇辉回来,那一刻,姥姥突然回光返照,流下了泪水。董宇辉用《人体简史》中的知识点解释这个现象。董宇辉说起,自己之前读到这一章,泪流不止。他又补充,姥姥虽然不在了,但是身边的星光就是姥姥。“说到这里,我是有点鼻酸的。他讲这些的时候,也有些动容。”王敏认为,董宇辉把文科生的浪漫和理科生的严谨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直播间的销量也在上涨,5分钟涨了4千本。“网友是会被这种真情实感打动的。”她说。

 

从今年四月开始,海南出版社的营销编辑张西贝佳开始联系“俞敏洪”直播间选品团队。联系初期,对方详细介绍了合作流程和条件。张西贝佳陆续寄出样书,前后寄了近20种。过了几天,对接人告诉她,还要再等等,因为“书都是俞老师自己选”。团队负责联系、对接,统一把书送到俞敏洪那儿。看书、选书,甚至拍视频,都是他自己来。

 

张西贝佳经常看俞敏洪的推书视频,“要讲下一本了,也没有助理帮忙拿,自己过去,探着身子够。”看着俞敏洪讲书,她产生了一种奇异的联想,

“就像土地上的农民,辛勤耕作,汗水滴在泥土里,在阳光雨露下,种子破土而出,一寸寸地成长。”

那是一种纯粹、原始的朴素,她深受触动。

 

开掘“一块近乎崭新的土地”

 

“价格的差异,考虑到了‘抖音’的渠道优势,也是商讨后的结果。”陈杰介绍,《晚清最后十八年》在市场上并非畅销书,没有渠道优势。因为品质好,这次被选中了,所以社里给了直播间独家优惠。《晚清最后十八年》分两册,在“东方甄选”的售价是69元,折扣是6折。这套书属于历史类,在各大平台搜索书名,售价均在7折及以上。

 

“他们对产品内容的关注,要多于对价格的关注。”陈杰说:“‘东方甄选’的选品方向偏哲学、文学、传记,历史类别里关注近代史多一些。佣金也比其他KOL低一些。”她认为,“东方甄选”的走红,给出版界带来了希望——不再苦于封面不好看,营销不好,不被渠道重视,只要内容好,还是会被推荐。“我们这次被选上的《晚清最后十八年》就是最好的例子。”

 

“东方甄选”有可能改变出版行业的“马太效应”吗,让更多不被算法、流量青睐的书浮出水面?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刘军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打了一个比喻。

“你觉得,是在水桶里捞鱼容易,还是在大海里捞鱼容易?”

在他看来,新媒体营销和传统渠道不在一个赛道。“东方甄选”是前者,在它的橱窗里,大部分是农产品,图书品类一共就那么多,“只要进入直播间里,都能曝光这个产品”。

 

《儿童版世界简史》和《儿童版中国简史》打包上架,这两本书在“东方甄选”的售价是66元。在当当网上,这两本书的售价是浮动的,价格会因不同的优惠活动而变动。温婷提到,不只是“东方甄选”,大部分抖音号都采取固定的定价模式,确定好价格后一般不会变动。这是两种不同的“打法”:一种是通过“促销”聚集读者;另一种把购书变成一种“更日常的行为”,不必等到大促集中“凑单”。

 

以往在直播平台,很多KOL以低价取胜,“东方甄选”证明了另一条道路的可行性——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消费者愿意为此付费。

 

“出版行业苦价格战久矣。这里值得思考和讨论的话题,主要是内容和价格博弈的问题。”玲玲说道。电商平台和抖音的受众不同,电商平台上聚集着成熟的、有购买力、养成图书购买习惯的消费者,而抖音开掘的是“一块近乎崭新的土地”。事实上,“东方甄选”上播《活着》后,所有平台上《活着》的销量都在涨。

 

作为出版人,玲玲得到的启示是,要掌握讲故事的能力。董宇辉经常在直播里讲自己的人生故事,这些看起来跟书没有什么关系,却切中了书的核心。通常情况下,董宇辉的故事还没讲完,货已经售光了。无论是“四袋大米”的故事,还是网友的评论“我是来上课的,结果非要送我12块牛排”,都在印证这一点。

 

玲玲认为,“东方甄选”的核心价值是内容传播,把好书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在“东方甄选”直播间,观众听到了一本书,决定读一读,于是下单购买。玲玲希望,有更多的人读过、读完《活着》《平凡的世界》这类经典作品,阅读这件事才有真正的价值。书是商品,它有价格,有交换价值,但只有当人真正读了它,书才有价值,这是真正的价值,不会被时间折损,不会随世事变迁。

 

后  记

 

最后,记者想讲一个关于有关张西贝佳的故事。她并不属于上文所述的“已播案例”,但她所经历的,或许是当下许多营销编辑正在经历的。

 

张西贝佳在等“俞敏洪”直播间选品团队的消息。同时,她开始联系“东方甄选”的选品团队。这两个账号各自有独立的选品团队。有朋友告诉她,“哪怕是俞敏洪来了,也没法保证一定能上(‘东方甄选’)。”她无法考证这句话的真实性,猜测“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这也印证了,两者有独立选品权。

 

同样向“东方甄选”推荐书的小伙伴告诉她,“东方甄选”门口排队送样品的人比做核酸检测的人多。几经辗转,张西贝佳加上了“东方甄选”选品人的微信。“好友申请”发过去,凌晨1:45,申请通过。她有早起的习惯,早上五点多看到,按捺住了发消息的冲动。这个点也许对方刚睡下。

 

她没有发书单,怕推太多,增加选品的工作量,于是精选了一本《数学天方夜谭》。图书信息发过去了,没有得到回应,她计划下周再推一本物理书。她盯上了主播明明,他以前教物理。

 

记者问她,要是一直选不上怎么办?

 

听到这个问题,她也不恼火,也不沮丧,反而一脸天真,把记者做功课的Excel要去了,上面是“东方甄选”所有上架图书的信息。她回答:

“要是都选不上,我就把这个表拿给同事,咱们以后出同类书,把这些作为重点比较对象。”

坐在她对面,记者听到了一种蓬勃的,向上的力量。

 

作者丨江玉婷

来源丨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公众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   教育部  |   中国出版协会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