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课堂
当好图书质检员,这16条体会请收好!
发布时间:2022-07-07

 

 

 

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个方面,有一项不合格,则图书质量为不合格,只有四项均合格的图书,才是质量合格的。

 

 

其中编校质量是各级主管部门每年必查的项目,也是判别最为复杂,编辑、校对人员尤为重视的一项检查,因为它涉及了各种各样的差错类型,如文字差错、标点符号差错、格式差错、其他差错等几大类型。

 

而文字差错又包括事实性、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错字、别字、多字、漏字、颠倒字等差错,数字用法差错,字母大小写、黑白体等差错,名词术语不规范、网络用语使用不当等差错。

 

质检员、责任编辑、作者三者对书稿有不同理解和看法,在图书质量检查工作中,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作者和责任编辑对质检员检查的结果信服、信任并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这就对质检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掌握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方法

 

第1条  学会计算图书编校差错率。

图书编校差错率是指一本书的编校差错总数占全书总字数的比率,用万分比表示。但是在实际的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一般根据抽检部分的图书质量来对全书进行认定,编校差错率亦即所检查范围的编校差错数与检查总字数的比率。如检查总字数为10万字,检查后发现10个差错,那么差错率为1/10000,差错率大于1/10000的,则编校质量不合格。

第2条  熟悉掌握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参考的标准。

在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图书质检员要对以下标准熟练掌握,作为计错的依据:《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通用规范汉字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GF 1001-2001)、《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原则》(GB/T 16159-2012)、“量和单位”有关规范(GB 3100—1993、GB/T 3101—1993、GB/T 3102.1~3102.13—1993)、《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等。

第3条  了解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程序。

拿到一本书后,要检查封一、封二、封三、封底、书脊、勒口、版权页、目录、出版说明(或凡例)、前言(或序)、后记(或跋)等辅文,正文检查应连续且不少于10万字,全书字数不满10万字的必须检查全书。质检员根据检测结果填写《图书编校质量检查记录表》,经由复审专家对初检结果进行判定,反馈给责任编辑,由其对差错进行申辩。最后,由终审专家对责编的申辩意见进行取舍,最终判定一本书的差错率。

 

图书质量的影响因素

 

第4条  选题本身的质量。

选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图书质量,策划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注意作者的学术背景和写作水平,要注意搜集与选题内容相关的政策、发展现状、学术科研成果、读者的需求等,加强同专业学者的联系,请有发言权的权威专家给出意见,提升选题的质量。出版单位的三级论证制度实施的效果,也进一步决定了选题的质量。

第5条  图书编校人员的业务水平。

出版单位是否拥有一支业务过硬的编校队伍,直接影响了该单位图书的编校质量水平。在三审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政治和政策性问题,同时切实检查书稿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责任编辑必须逐字逐句地认真审读全稿,要审阅书稿的思想性、导向性是否符合出版要求,要修改、补充,调整结构,文字润色,付印前进行通读,要面面俱到、线线俱到。校对是一项勘误纠谬型加工工作,要尽可能地消灭字、词、句、标点符号、页码、注释、图表、引文、格式、一致性等所有编辑遗留的差错,要点点俱到。审读和编辑加工不能合而为一,编辑加工和校对不能合而为一,每个环节的编校人员都应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质检员在质检过程中根据书稿的体例、格式、文字表达、量和单位的使用是否规范等即能对书稿质量有全面的把握。

第6条  质检员的职业素质。

质检员是对一本书编校质量是否合格进行判定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质检员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判定的结果,责任心强和业务能力高决定了编校质量结果的客观真实性,不会因主观原因而放过任何一本不合格的图书。质检员应按照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查阅权威工具书和文献资料来对差错进行认定,合理计错,对编辑工作负责,对质检结果负责,以消灭差错的角色来发现书稿中潜藏的错误,不断完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

 

图书质检员应具备的素质

 

第7条  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编校质量检查中虽然重点是编校质量,但也应兼顾检查内容方面是否存在涉及诸如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尊严等政治导向不正确问题,因为政治性、导向性问题是一票否决,哪怕书稿写得再“好”,思想不正确,未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有害的出版物,更遑论编校质量是合格的。

第8条  具有一定的编校加工能力。

质检员不是简单地对书稿作校对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在对书稿内容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查找书稿的谬误之处,并给出可以参考的修改建议。除了策划能力不需具备外,政治认知能力、内容判断能力、语言文字驾驭能力、查找求证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等各项编辑力,质检员均应具备,这样才能整体把握书稿的质量状况,给出专业的、反映书稿实际情况的质量检查结果。

第9条  具有一定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质检员在质检过程中,有可能面对的不是自己熟悉领域的书稿,更不可能是自己担任责任编辑的书稿,在质检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懂的或者是误判的。质检员可能不需要直接面对作者,但是需要及时地与书稿的责任编辑进行沟通,要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提出具体的差错,切忌直接对书稿内容妄下定论。在某次上级抽检过程中,质检员给出过于主观性的结论:“从全书的行文看,似一个项目的结题成果,部分内容‘拷贝’别处资料,但未处理‘干净’,可见交稿较为仓促;个别引用的注释存在‘伪注’嫌疑。”这样的结论显然是在怀疑作者的视角下提出的,实际上书稿并不存在交稿仓促、伪注等问题。

第10条  具有持续性学习能力。

质检员的知识和学识是动态积累的过程,并不是根据学历的高低一成不变的。出版人几乎都是杂家,什么都要懂,但不一定什么都精通,这就需要具备持续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已有知识水平。要多参加专业论坛、会议、读书沙龙、讲座,多涉猎自己不曾触碰的领域,拓宽视域,渐渐提高自己对专业领域的认知;多多参与行业的编校知识培训,学习前辈的编校经验,学习使用人工智能编校软件,不断地促进自己编校业务水平的提高,成为全方面发展的质检人才。

第11条  坚持“公平、公正、客观、多疑、多查、慎改”的原则。

编辑喜欢调侃说:“质检员太恐怖,离他们越远越好。”这肯定是有点儿夸张了,但一定程度也说明质检员的质检结果对编辑是有影响的,轻者只是罚款,甚者吊销责任编辑资格,再严重可能是改变整个职业命运。所以对任何一本交付质检的书,质检员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客观、多疑、多查、慎改”的原则,不卖人情,不滥用权力,任何一处错误都有理有据,任何一个改动都是不得不改,任何一个疑问都要反复查证。质检员要做出版物高质量发展的坚定而温柔的守护者,做语言发展变化的推动者而不是机械地把每一种少见的语言现象扼杀;尊重语言是一种工具,语言是为交流沟通服务的,语言是灵动灵活的,语言是有温度和情感的,不能把语言公式化、固定化,遵守出版规范和尊重语言现象同样重要。

 

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结果的运用

 

第12条  影响社会效益考核。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50号)及中央有关精神,中宣部制定印发了《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该办法明确指出出版质量占50分,其中编校印装质量占8分,内容质量占42分。想要在社会效益考核中评为“优秀”,这里的编校印装质量(8分)则为保分项,因为“文化和社会影响”(23分)中的“重点项目”和“奖项荣誉”比较难拿满分。如果同一年度被省级以上出版管理部门检查有3种及以上出版物编校印装质量不合格的,一次性扣8分,基本上很难进入“优秀”等级。

第13条  影响评奖评优。

现在出版基金项目结项、图书评奖、编辑个人评奖评优的前置条件都需要保证图书编校质量合格。如果图书的编校质量不合格,选题质量再好,作者再牛,都无法入选。责任编辑无论工作业绩有多突出,给社里创造多大的经济效益,只要责编的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无法进行评奖评优。

第14条  影响编辑职业命运。

如果所责编的图书在编校质量检查中有不合格品,那么责编在两年内不得晋升出版方面的职称,而对一年内造成三种及以上不合格图书或者连续两年造成图书不合格的,则直接注销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三年内不得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第15条  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积极意义。

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编校质量检查工作,可以不断地提高编辑出版人员的政治素养和质量意识。以查促改,通过编校差错案例鲜活地提供学习素材,提高编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更新已有的陈旧的知识和观念,在项目策划和实施的初期,就自觉地把图书质量放在第一位,从内容到编校,从设计到印制,全流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打造高质量的图书精品,做合格的出版人。

 

牢记出版初心 坚守出版使命

 

第16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重视高质量精品图书建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出更多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

 

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工作是对编辑工作的一个监督 ,也是促进出版行业编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一种方法。我们要时刻树立图书质量就是生命线的意识,紧绷质量安全弦。质检员从质检的角度客观、合理地认定差错,多从编校质量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从语言学的百家争鸣中提有争议的看法,质检员所计错的一定是硬伤,不能是模棱两可的或者只是自己认同的观点。

 

质检员应该加强与责任编辑和作者的沟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毕竟作者是创作者,他对自己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构思;而责任编辑是书的“接生者”,是第一位带着“裁量”义务的读者,更是图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所以质检员也应该与编辑多沟通,既不能放过任何一本不合格的图书,也不能错判了任何一本编校质量合格的图书,给责任编辑的生涯带来无处言说的痛。

 

 

作者 | 陈澍 中南大学出版社

编辑 | 夏国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   教育部  |   中国出版协会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