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质检
区分融汇和融会、发奋和发愤等
发布时间:2020-12-22

 

“融汇”跟“融会”

 

       “融汇”跟“融会”的意思很接近,都有“融合”的意思。但两者词义分别有所侧重。

        “融汇”侧重于“汇集”“汇聚”。例如:

       1)该书融汇了有关这个问题的许多史实。

       2)涓涓溪流融汇成浩瀚大海。

       3)写作之前把收集来的各种素材融汇到一起。

       4)欢歌笑语融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5)将科学知识融汇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

        “融会”则侧重于把几种不同的事物聚集起来有机地合成一体。例如:

       6)敦煌艺术融会了各种文化。

       7)他编的这段舞蹈融会了中、西舞蹈艺术的元素。

       8)小说把人物的温柔和刚毅很好地融会在一起。

       9)最新的修订稿,融会了几位专家的见解。

        (10)老王最近创作的雕塑融会了两种新的理念。

        “融会贯通”是说,把各种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以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例如:

       11)这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总结了该门派前人的表演经验,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融会贯通”包含了把各种知识或道理有机地贯穿起来、合为一体的意思,因此不宜写成“融汇贯通”。

 

 “划清界限”还是“划清界线”

 

       “划清”是“区分清楚”的意思。例如:

       1)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划清敌我界限。

       2)当我们讨论这一争议时,应当划清是非,统一认识。

       3)应当划清这两种政策的不同作用,然后决定先施行哪种政策。

       4)还是应该首先划清这两件事情的不同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5)咱们必须划清这两种治疗范围相近的药的不同药性。

        “界限”常用来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也就是指某种不同点。例如:

       6)这两件事情的界限在于是否事先征求并认真考虑了群众的意见。

       7)应当指出在这个问题上,新、旧两种思想的界限。

       8)你们要打破行业之间的界限,实行大合作,尽快把质量搞上云。

       9)我们感觉,两种做法的界限还是很分明的。

       10)当时特别强调要分清敌我界限,不要乱了阵脚。

       而“界线”则常用来指“两个地区之间分界的线”。例如:

       11)两国已经清楚地确定了山头上的界线,还立了界碑。

       12)山坡下的这条河自古以来就是两国的界线。

       13)操场的中央有一条白色的界线,将两个班的活劫场地分开了。

        “界线”虽然也有“界限”的义项,但是在表达“不同事物的分界”的意思时,人们一般采用“界限”。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划清”是“区分清楚”或“划分清楚”的意思,“界限”常用来指“事物的分界”,而“界线”使用范围较窄,仅指地区之间的分界线。因此,提到区分两种事物的分界时,说“划清界限”比较合适。

        “划清”含“区分”义,跟“界线”搭配是不合适的。因此不宜说“划清界线”。而“画出一条界线”中,“画出”跟“界线”的搭配是合适的,可以说“画出界线”“画出一条长长的界线”等。

 

“照张相”还是“照张像”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照相”的注音中有双斜线“//”,这告诉我们,“照相”是个离合词。

       离合词的两个语素之间可以插进别的成分。例如:

       1)发言:发了言 发完言 发了三次言

       2)鞠躬:鞠了躬 鞠个躬 鞠两次躬

       3)理发:理了发 理完发 理一次发

       4)洗澡:洗了澡 洗个澡 洗两次澡

       5)站岗:站完岗 站完岗 站了一班岗

        “离合词”合起来的时候是一个词,分开的时候,是两个词。一般在分开的时候,后面的词在书面上仍采用合起来的时候后面语素的写法。例如“理一次发”中的“发”采用了“理发”的“发”。

       同样,“照相”分开的时候,后面的xiàng,应采用“照相”的“相”,故而“照张相”的写法比较妥当。

       或许有人说,“照相”跟“画像”的结果都是一张像人的图形,能不能写“照像”呢?如果可以,“照张像”的写法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个说法的确有一定道理。不过长期以来,在习惯上,人们多写“照相”。

       1983年版之前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照相”条里说:“也作照像。”而1996年版之后的《现代汉语词典》的“照相”条里,不再提“也作照像”了。从这一变化或许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之后,“照相”已经成为社会语文生活中的主流写法。

 

“发奋”跟“发愤”

 

       “发奋”跟“发愤”都表示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鼓起精神、积极努力。但是二者的意思有差别:

        “发奋”着眼于精神状态。“奋”有“振作、鼓劲”的意思,“发奋”指精神振作起来,鼓足干劲去做某件事情。例如:

       1)年轻人要发奋向上,努力学习,认真工作。

       2)青年时代应发奋读书,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

       “发愤”则着眼于人的内心。“愤”有“憋闷”“郁闷”的意思,常用来表示因不满而情绪激动。“发愤”指抒发胸中愤懑,痛下决心去实现某种追求,有冲破某种压力或者摆脱某种困境的意味。例如:

       3)科技工作者发愤图强、刻苦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打破了少数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垄断和技术封锁。

       4)虽然生活条件差、工作劳累,但他集中精力,发愤攻读,终于掌握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成功进行了多项技术革新。

  

“肤浅”跟“浮浅”

 

       “肤浅”是指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不深或者学识浅薄。例如:

       1)我对激光的认识非常肤浅,请您给我讲解一下有关激光的知识。

       2)对当前新出现的几个经济理论,我的确了解很肤浅,想读一读几位经济学家的有关著作,看看他们怎么说。

       3)这几个小学生的天文知识虽然很肤浅,但是他们学习天文知识的热情很高。

       4)这篇文章对有关历史问题的分析比较肤浅,你最好再读几篇这方面的论文。

        “浮浅”有两种用法,一种用法跟“肤浅”相同,也指学问或认识不深入,止于表面,(1)至(4)中的“肤浅”都可以用“浮浅”来替换。

       “浮浅”还有一种用法是指浅薄、轻浮,不扎实等,常用于人的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或者某种理论等。例如:

        5)喜欢夸夸其谈的人,往往思想很浮浅。

        6)这篇文章净是高谈阔论,其实很浮浅。

        7)那套理论,虽然用了些新术语,其实内容空洞,浮浅得很。

        5)(6)(7)中的“浮浅”都不宜用“肤浅”来替换。

        还应注意,“肤浅”跟“浮浅”读音不同,“肤浅”的“肤”读一声,“浮浅”的“浮”读二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   教育部  |   中国出版协会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