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质检
编校新手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17-12-29

 图 书 的 结 构 组 成

       一般图书的结构部件主要包括:封面(含带勒口和不带勒口)、扉页、版权页、序(前言)、目录、正文、附录、反馈表。其他的还有环衬(封面与扉页之间)、插页、护封(包封面外面的)、腰封、书签、辑封(正文内标明”“名称的书页)。

       封面:是书籍外表层的总称,也叫做封皮。广义上的封面包括:前封面(封面)、封面里(封二)、封底里(封三)、后封面(封底)、书脊五部分。封面主要起保护图书、传递信息、促销图书的作用。封面上主要印有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

       扉页:包括书名、作者署名、出版社名。

       版权页:又称版本记录页,该页记录具有版权法律  意义,是国家出版主管部门检查出版计划情况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也是读者了解该书一般情况的重要记载页。

常 用 术 语

       1.开本和印张

        开本:书刊幅面的规格大小,即一张全张纸裁切成多少页 。开本以全张纸开切出的数量(开数)来表示,如开切出32张,即称“32。一般我们用的图书开本是大32开,大16开,或者16开。

       一本书的总面数(包括扉页、版权页、序、目录、正文以及正文之后的附录、反馈表、空白页等等)÷开数=印张数,如总面数192,开数16,其印张数为192/1612

       2.版式:指书刊内容的全部排格式,包括正文、标题、图表、书眉、注文、页码等的排式、字体、字号、版心大小,有否题图、眉花、补白等等。

       3.版面:出版物每一面上内容的整体安排,包括图表、文字部分和四周的空白部分。

       4.版心:指出版物每一面上印有的文字、图表的部分,不包括四周白边。

       5.书眉: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号统称为书眉。它包括页码、文字和书眉线,一般用于检索篇章。通常单码排章、节、单元名称,双码排图书名称。书眉只排一行,不能转行。

       6.页码:书刊正文每一面都排有页码,一般页码排于书籍   切口一侧。印刷行业中将一个页码称为一面,而正反面两个页码称为一页。

       7.暗码:有时为了设计的需要,虽然占有地位,但不印页码,故称暗码。

       8.注文:又称注释、注解,对正文内容或某一个字词所作的解释和补充说明。

       9.接排:字、词、句、行在换行时不断开,紧接着排。表现在校样上,接排行的头一个字,齐左版口,不空。

       10.另行:另排一行的意思。比如,文章段落的第一行,就是从另行起排的,前面还要空两个字。

       11.空行:占字行的地位而不排字。在正文中间用以表示内容的转换,如与正文间。通常写明空多少行

       12.占行:以正文行为基准,占有的版面。

       13.回行:说明一行排不下时,转行的格式。回行是紧接上一行排,不空行。

       14.顶格:指文字齐版口排,前面不空字。

       15.缩格:不是齐版口排的,前面空向个字就叫缩向格。

       16.居中排:指左右居中,即字行的左右离版口距离一样。

       17.标题:指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有的概括文章作品的全部内容(如篇名),有的概括文章、作品的部分内容(如章名、名)。副标题:标题的补充说明,使标题的表达更加完整、更加清楚。副标题排于标题之下,一般在两者间加一破折号来界分;或用小一号字来加以区别。

       18.通栏:栏指图书的版面部位,通栏是说整个版面的编排形式。图书正文每一行自左向右的长度,等同于整个版心宽度的,就叫通栏排版。

       19.分栏:指把一个版面分成个部分的排版方式。在书刊中最常见的是左右两栏排版。

       20.破栏:就是跨栏的意思。双栏排的书刊,如遇到一栏内排不下的图、表、公式等,必须延伸到另一栏去的排法,就叫做破栏。

       21.正线,反线:一条边线材料的上下两头,上头线条较细(薄),叫正线;下头线条较粗(厚),叫反线。排表格,边框一般用反线,表内用正线。在算式中,一般用正线。

       22.页,面,另页起,另面起,占一页,占一面:在出版术语中,页跟面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一页包括两面,每一页有两个相邻的页码,单码在正面,双码在反面。

       原稿批另页起,一定要从单码面开始另面起则从单码面或双码面开始都可以占一页就是占两个页码,要在单码面是排文或图(双码面一般空白),在下一个单码面上接排其他内容。占一面,在单码面或双码面开始都可以,下一个页码即可接排其他内容。

       23.天头,地脚:书刊的版心上面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一般天头大于地脚。

       24.头花,尾图:头花放在正文之前,标题附近。尾图放在文末空白处,既是为了美化,也有补白作用。

       25.补白:正文已完,而书页尚留有较大空白,为了充分利用纸张和美化版画面,选用一小段文字,放在空白处,叫做补白。补白文字一般用花边与正文相隔,或围以边框,或采用另一种字体、字号,以与正文相区别。

       26.双跨单:双指的是双码,单指的是单码。双跨单是指书刊内较大的图或表要占用两面时的排法——左半在双码面上,右半在单码面上。

       27.出血版:指有一边或两边超过原定开本大小,成书后多余部分被切去,版面上图版部分不留外边。

编 校 符 号 及 用 法 示 例

       校对符号是用来标明版面上某种错误的记号,是编辑、设计、排版、改版、校对人员的共同语言。排版过程中的错误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有缺漏需要补入,多余需要删去,字体字号上有错误需要改正;有时是文字错误等等。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了不同的校对符号。改版时照版人员,一看到某种符号时,就知道某种错误,可作相应处理。这对节约时间和提高工作质量,很有好处。

使 用 编 校 符 号 应 注 意 的 问 题

       1.符合规范。即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不要生造,以免引起混乱。

       2.勾划分明。稿中的错误要用引线从行间画出,拉到页边空白处改正,不要在文中径改。符号不要沾及上下左右不需改动的文字和标点。

       3.清晰易辨。改样所用笔的颜色,应根据校次采用不同色笔,以示区别。引线与引线之间不要重叠、交叉,如难以避免,要用不同色笔区分开来。

       4.要运用校对符号这一校对语言进行校对工作,尽量不用汉字叙述。例如,一接排处应该是另起段,只要画出另起段的符号即可。

       5.必要的说明文字不能省略。例如,字体字号;整段整行文字跨页移动位置;改正的汉字如果容易与外文、数字或符号相混淆时,应注明汉字字样;改正的外文应注明大小写和字体;改正的数字如果容易与外文、汉字相混淆时,应注明是数字;改正的符号如果容易与汉字、外文相混淆时,应注明是符号

常 用 字 号 字 体 简 介

       字号是印刷用字身大小的规格。我们应掌握的字号为四号至六号。四号字及小四号一般适用于小标题;五号既适用于32开图书的小标题,也适用于书刊正文;小五号一般适用于书刊正文;六号适用于书刊中注释、图表文字、界标文字。
       字体是印刷用字的式样。一般图书正文常用字体有书宋、楷体、仿宋体、黑体等。

       书宋体:最重要、最典型又最常用的字体,也称老宋体、明体,由于它的应用比其他字体更为广泛,故又称为普通体,相对于黑体而言,它又称为白体字。宋体字的特点是字型方正、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使人看起来清晰爽目,久读不易疲劳,具有较好的印刷适应性,故书报刊中常用书宋体排正文。

       黑体:也称重体、粗体等。黑体字的特点是字形端庄、横平竖直、笔画等粗、均匀醒目。书报刊中常用黑体字作为标题字或表示正文文字的着重部分。

       楷体:也称正楷体、真书,笔画接近于手写体。楷体字的特点是字形规范、结构稳定、均匀柔美、雅观大方。书报刊中常用楷体字作为报刊短文、书报刊的二、三级标题字或表示正文的着重部分。少年儿童读物中常用4号楷体字排正文。由于同一字号的楷体字显得比书宋体略小,因此,用楷体字作为标题字时,应选比正文大一些的字号。

       仿宋体:其特点是宋体结构、楷体笔法、粗细一致、清秀挺拔。书报刊中常用仿宋体作为报刊短文、序言、二、三级标题字,三、四号仿宋体经常被用来排各类公文、文件。

说 明

       1.正文一般以宋体为主,其他字体为辅   

       一般书报刊的正文多使用5宋,为增加内容含量,我们一般使用小5宋,工具书、辞书等多使用小5宋或6宋;一般文件多使用4宋或4仿宋;通俗读物或幼儿读物也有使用4宋(或4楷)、小4宋(或小4楷)的。黑体、楷体、仿宋体等处于正文中的辅助地位。

       2.标题字的层次一般从大到小、从重到轻

       黑体等粗黑字体属于重体,宋体、楷体、仿宋体等瘦细字体属于轻体。从大到小能使标题层次分明;从重到轻可使版式美观醒目。

       3.正文中的备注文字不宜大于正文主字 

       如正文使用5宋,则与正文有关的备注文字(如脚注、表注、图注、表题、图题、参考文献等)就不宜再用5号字,而宜用小5号或6号字,否则,就有本末倒置之虞。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友情链接: 国家新闻出版署  |   教育部  |   中国出版协会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